8月5日下午,在一众奥运会相关的话题里,冲出了这么一条热搜: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逝世,享年 98 岁。 一时间,国内外各家媒体都纷纷发文缅怀这位物理学领域的一代传奇。 文章下面,也能看到不少网友自发的哀悼。 如果稍微了解物理学的人应该知道,李政道跟另外一位物理大拿杨振宁,都同属教科书级别的人物。 31 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哥伦比亚大学两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提议开创少年班、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物理学人才。 这些成就和贡献,写出来可能只有那么轻飘飘的几个字,但却共同组成了李政道六十多年的物理学生涯。 1926 年,李政道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在数学、物理方面的过人天赋。 但李政道前半段的求学之路,其实算不上特别顺利,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坎坷了。 迫于当时国内的局势,李政道小学、中学都没有完整地读下来,期间为了避难辗转了好几个地方,后来才在贵阳考上了浙江大学的电机系。 在浙大,李政道中途差点就参加青年远征军去了,但是他的老师束星北( 当年国内少有研究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物理学家 )给拦了下来,还说了一句 “ 全中国有那么多青年,谁都可以去当兵,唯独你李政道不可以 ” 。 之后在束星北的推荐下,李政道又去了西南联大,也是在那,他遇到了另外一位恩师吴大猷。 1946 年,吴大猷带着李政道去了美国。 连大学都还没毕业的李政道,靠着自己拿到了芝加哥大学的入学资格和奖学金。 那一年,李政道才 20 岁,结果转眼第二年,他就又成了物理学 “ 教父 ” 费米门下的博士研究生,而跟杨振宁的相熟,也是在芝加哥大学求学期间。 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李政道跟随杨振宁的脚步,来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 就这样,他们俩那段短暂又广为人知的学术合作时期,开始了。 别看他初出茅庐,刚任职的那年秋天,李政道就和杨振宁发了一篇统计力学的文章,把爱因斯坦都给吸引过来了。 据传在当时,爱因斯坦是亲口表示对他俩做的研究很感兴趣,还拉着他们聊了有好长时间。 事实也证明,老爷子的眼光确实够毒辣。 时间拨到 1956 年,彼时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在深入研究了一段时间后,又一起在美国《 物理评论 》上发了一篇论文,提出了 “ 宇称不守恒 ” 的假说。 乍一听这个词,大伙心里可能还没啥概念,但这在理论物理界,可以称得上是一条挑战认知的定律。 要知道,在这之前,科学家们的眼里,一直是 “ 宇称守恒 ” 的。也就是说一个粒子,无论是它的镜像还是它本身,性质都是一样的。 李和杨论文的矛头,就正对着这一条定律 “ 炮轰 ” ,称在弱相互作用的环境里面,粒子和粒子镜像的运动规律,是不一定完全相同的。 这就好比,你的左手跟右手、左脚和右脚,运动的机制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一开始,很多科学家还不太敢相信这个假说。 就算李和杨都摆出了 “ θ - τ ” 粒子( 各种特征都一样,但衰变方式不同 )的证据,也还是有不少人觉得这是个例外。 直到次年,物理学家吴健雄直接用钴 60 复现了 “ 宇称不守恒 ” 。至此,假说彻底变成了铁打的定律。 按照费米的说法,有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外星人来了,咱就能和它们解释人类的左右了。 可以让它做一个铀 -239 的β衰变实验,然后就可以跟外星人约定好,放射出来的电子的自旋方向我们称为 “ 左 ” 。 对了,费曼还说,如果它懂了咱的意思,在握手时还伸错了手,那我们可得小心了,因为他有可能是反物质做的。 李政道和杨振宁也因此拿下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时的李政道,满打满算也才 31 岁,成了二战之后,最年轻的一位诺奖得主。 放现在,估摸着是不少人博士毕业后,工作两三年的样子。 这个诺奖的含金量,自然也不用再吹嘘了。 不过他在和杨振宁合作期间,关于排名前后的问题就一直有争论,后续的诺奖更是添了一把火,直接导致两人分道扬镳。 至于这事到底谁有理,从现在的视角看,也没什么争论的必要了。 就跟李政道在《 破缺的宇称 》里说的,宇称不守恒是物理学界那一代人的成果,他们都只是众多参与者中的两个。 当然话是这么讲,但李政道在学术界的贡献,是实打实不可忽视的。 除了诺奖外,各种大大小小的奖和荣誉也还有一大堆,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奖、伽利略奖章、纽约科学院奖等等等等。 如果说李政道的前半生,是他个人在物理学研究上的高光集锦,那他的后半生,可以说很大一部分都浓缩到教育事业里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李政道多次回国讲学,也变着法子想要反哺一把国内的学术研究。 提议在中科大设立少年班、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力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还主持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 CUSPEA )。 你就说中科大少年班吧,培养出了多少人才。 数据显示,中科大少年班出过 5 名院士,已毕业的校友中约 90% 进入了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 2018 年数据 ) 还有 CUSPEA 考试,在这个项目没出现之前,想出国留学深造,除了公派之外,就只能拼家境。托福雅思啥的,国内也都还没开展。 而在有了 CUSPEA 之后,想留学还有考试这个途径,后续只要通过面试就能顺利留学。 在当时中国学生的眼里,这个途径甚至称得上是留学的 “ 华山一条道 ” 了。 而且,就算是到了远超退休的年龄,李政道依旧闲不下来。 2010 年左右,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老爷子,还活跃在学术一线,两年时间发表了七篇论文。 2014 年,李政道图书馆落地上海交大的时候,李政道还视频连线致辞,把毕生收藏的科学文献资料和研究手稿等都捐了出去,里面甚至还有诺贝尔奖金牌的原件。 直到最近几年,关于李政道的消息才渐渐少了一些。 所以无论是在学术成就,又或者是在教育事业上,李政道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一位称职的老师。 当然,咱写的这篇文章还只是李政道人生的一个切片,跟历史上的许多伟人一样,我们随手在书上翻过的一页,可能就是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 总之, R.I.P .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9-11 00:28 , Processed in 0.142726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