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20600|回复: 2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色戒归来不见色 反反复复都是情[图]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0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媒体的只言片语的报道往往容易误导读者,看过影院一刀未剪的色戒之后,感觉先前被严重误导了。

如标题所言,色戒归来不见色,反反复复都是情。当然有人会说,里面那些激情床戏,全身赤裸,连男女主角的阴毛都照出来,难道还不够色吗?当然这些都是“少儿不宜”的,但是当将这些情节贯穿在整个故事中的时候,你会发现它表现得非常自然,是人的内心感情的一种最佳表达方式。

这个片子不仅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怀,也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各种交织在一起的爱恨情仇,以及很多很多东西。这是昨天在看之前写的一篇日志,有兴趣的可以点击这里阅读。


2#
发表于 2007-10-24 00:21 | 只看该作者
李安有此意吗?
Post by s030604
这个片子不仅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0-24 04:10 | 只看该作者

鄙视她和她小说的女角!

张爱玲写这篇小说是因为要为了帮她自已曾经爱上了一个汉奸而来开脱的,典型的小女人作风.把别人的舍身除奸英雄行为改篇成她自已小女人型的爱情小说,极大地污辱了抗日女英雄,她只懂她自已的爱情,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根本不会明白什么叫民族大义,她更不会有什么个人的人生信仰,所以,她后来的一生也没有什么好的收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0-24 14:29 | 只看该作者

张爱玲爱上大汉奸胡兰成.

张爱玲对汉奸胡兰成的迷恋(组图)









张爱玲





胡兰成





  寒冷的1946年2月,张爱玲远去温州,去看望她的夫君。胡兰成惊而不喜,甚至有怒。对此他后来的解释是,夫妻难中相别,妻子寻踪探夫,本是令人感动的人情之常,但爱玲是超凡脱俗的,就不宜了。这种解释是无力的,更真实的原因是并没有告诉他与秀美的事,“不是为要瞒她,因我并不觉得有什么惭愧困惑。”男人向来是只顾原谅自己,不愿委屈自己的。   


  爱玲一路上却是心事重重。她对胡兰成说:“我从诸暨丽水来,路上想着这是你走过的,及在船上望得见温州城了,想着你就在着那里,这温州城就像含有宝珠在放光。”君本多变,侬仍痴情,女人对感情向来比男人持久认真。张爱玲住在公园旁的一家小旅馆里,胡兰成白天去陪她--爱玲,晚上去陪她--秀美。这次的相见,亲近中已有了生分。有时四目相视,半晌没有一句话,忽听得牛叫,两人面面相觑,诧异发呆。一日爱玲告诉胡兰成:“今晨你尚未来,我一人在房里,来了只乌鸦停在窗口,我心里念诵,你只管停着,我是不迷信的,但后来见它飞走了,我又很开心。”   


  因爱可以爱屋及乌,因爱亦可以感时恨别,见鸟心惊。但爱玲心中的黑乌鸦是永远赶不走了。她此番来,一为看夫君,二为要与他摊牌。她要胡兰成在她和另一个女人之间选择。这另一个女人不是秀美,而是小周,一个在武汉与胡兰成有染的女子。   


  1944年11月,胡兰成来到了武汉。此时他已预感到汪伪政权支持不了多久了。在日本靠山池田的安排下,他主持武汉的《大楚报》,这是日寇企图扶植傀儡创立“大楚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胡兰成任社长,他带了沈启无等人任助手,由汉阳县衙门安排,住在县立医院楼下的两间大房子里,他们每天渡江去汉口上班。那是一个时常有警报和空袭的时期,有一天胡兰成在半道上遇到轰炸,人群一片慌乱,他跪倒在铁轨上,以为自己要炸死了。绝望中他喊出的两个字是“爱玲……”来武汉不到一个月,他便与汉阳医院的一个十七岁的小护士周训德如胶似漆。小周是见习护士,学的是产科,在冬天穿着蓝布夹旗袍,做事干练,很有青春朝气。她的父亲是银行职员,已经去世了。她是父亲与小老婆生的,因此,对胡兰成要求结婚的反应是,不能娘是妾,女儿也是妾。于是胡兰成又举行了一次结婚仪式,虽然他早已与张爱玲有婚姻之约,而且他告诉过小周他与张爱玲的关系。九个月后,日本投降了,武汉又回到中国人手中,胡兰成成了丧家之犬,开始了逃亡之路。先到上海,与张爱玲相处一夜,第二天去了杭州,又往绍兴,到了诸暨斯家。斯家是他中学同窗斯颂德的家。胡兰成年轻时在他家住了一年,却对同学的妹妹有非分之想(他当时已结婚),被斯家礼貌地请出。不多久,他又来斯家做客,这家人仍把他当客。现在,他逃亡的落脚点还是斯家。斯家人带他东躲西藏,仍不安生,又由斯家人带他去了温州。投奔斯君的丈人家即小娘范秀美的母家。  


  范秀美大胡兰成两岁,与斯家老爷生有一女。老父亡故后,她在一家蚕桑场工作。她送胡兰成去温州,她又与范秀美结成了夫妻。他给自己找的说法是:“我在忧愁惊险中,与秀美结为夫妇,不是没有利用之意。要利用人,可见我不老实。”他忘记了张爱玲,周训德没有?而此时,周训德正因与他的关系入狱受苦,而张爱玲呢?一路寻过来了。   


  在温州的这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无论怎么短暂的三角关系,亦是一个尴尬的故事。胡兰成曾回忆过这么一件事:“爱玲并不怀疑秀美与我,因为都是好人的世界,自然会有一种糊涂(这是多么聪明的辩解--笔者注)。惟一日清晨在旅馆里,我倚在床上与爱玲说话很久,隐隐腹痛,却自忍着。及后秀美也来了,我一见就向她诉说身上不舒服。秀美坐在房门边一把椅子上,单问痛得如何,说等一会儿泡杯午时茶吃就会好的。爱玲当下很惆怅,分明秀美是我的亲人。”而她,她像是“第三者”或是客人了。   


  有时三人一起上街,有时三人一起在旅馆里聊天。秀美却不愿意爱玲上她家,怕邻居们对三人的关系作种种猜忌,自己不好做人。一日爱玲夸秀美长得漂亮,并要给她画像。这本是爱玲的拿手戏,三人兴味十足。秀美端坐着,爱玲疾笔如飞,胡兰成在一边看,看她勾了脸庞,画出眉眼鼻子,正待画嘴角,却突然停笔不画了,说什么也不画了,她也不解释,一脸凄然之情。   


  秀美走后,胡兰成一再追回原委,她半晌才说:“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言下不胜委屈。一个女人心里只装着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心中却有着几个女人,她如何能不感伤?
  胡兰成自有辩护。他问爱玲,早先在上海时,也曾两次谈到他和小周的事,爱玲虽不悦,却也无话,为何现在当了真?他说他和爱玲的爱是在仙境中的爱,与小周、秀美的爱是尘境中的爱,本不是一档,没有可比性。他还说他待爱玲如待自己,宁可委屈爱玲,也不委屈小周,如像克己待客一样。视妻为己,视情人为客,两相冲突时而“克己待客”,这本是某些喜欢拈花惹草而道德感未彻底丧失的男子的通性,因此,胡兰成的这一条解释或有部分真实。但整个的辩解只能视为狡辩,只能看做男人移情别恋,推诿责任的不实之辞。


他还对爱玲说:“我等你,天上地下,没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人世迢迢如岁月,但是无嫌猜,按不上取舍的话。而昔人说修边幅,人生的烂漫而庄严,实在是连修边幅这样的余事末节,亦一般如天命不可移易。”   


  爱玲自有其理:“《美的画报》上有一群孩子围坐吃午时茶苹果,你要这个,便得选择美国社会,是也叫人看了心里难受。你说最好的东西是不可以选择的这个我完全懂得。但是这件事还是要请你选择,说我无理也罢。”而且她第一次作了这样的质问,“你与我结婚时,婚帖上写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   


  胡兰成答道,世景荒芜,已没有安稳,何况与小周有无再见之日也无可知。爱玲道:“不!我相信你有这样的本领。”她叹了一口气,自伤自怜地说: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第二天,她走了。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不几日爱玲有钱寄来,亦有信来:“那天船将开时,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在雨中撑伞在船舷边,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泣久之。”都说女人情多泪亦多,但张爱玲是很少流泪的。与父亲反目时,她大哭过,在香港求学时有次放假炎樱没等她先回了上海,她伤心痛哭又追她而去。再就是这一次……天公应离情。二十多天的温州寻夫行结束了,阵阵春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雨水和泪水中满腔的哀怨包围了爱玲,把昔日的热焰浇泼贻尽,把欲仙欲死的爱境冲刷得人去楼空,把一代才女的爱之繁花打落得残红遍地……   


  他俩仍偶有通信往返,但日渐疏稀。到了1947年春天之时,爱玲的信亦有了“我觉得要渐渐地不认识你了”之类的词句。但她仍常给他寄钱,用自己的稿费接济他。这时胡兰成的情况有了松动,虽然还是隐姓埋名。此时他正在撰写论中国社会与现实的书,名曰《山河岁月》。(这本书费时数年,几易其稿,后来在日本出版。)他还在温州中学和淮南中学教书。他仍然怀着“要出去到外面天下世界”的梦想,“想法子结识新人”。时逢梁漱溟先生调停国共纷争,屡屡被时人注意。胡兰成就给他写信,称他“于学问之诚,可算今日中国思想界第一人”。梁先生回信说:“几十年的老友中,未有针砭漱溟之切如先生者。”于是二人常有通信来往。胡兰成有时也去听温州戏,“我看了温州戏,想着我现在看一样东西能晓得它的好,都是靠的爱玲教我。又我每日写《山河岁月》这部书,写到有些句子竟像是爱玲之笔,自己笑起来道:‘我真是吃了你的涎唾水了’。”   


  1947年11月,胡兰成悄悄来到上海,他在张爱玲处住了一夜,又走了。他不忏悔和谴责自己的滥情,反倒指责张爱玲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细节处理“不当”。他又问张爱玲对自己写的那篇含有与小周交往内容的《武汉记》印象如何,又谈起与范秀美的事,张爱玲十分冷淡。当夜,二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兰成去张爱玲的床前,俯身吻她,她伸出双手紧抱着他,泪涕涟涟,哽咽中一句“兰成”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几个月后,胡兰成收到张爱玲的诀别信,时间是6月10日: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小吉”,小劫,劫难之隐语。),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随信还附加了30万元钱,那是爱玲新写的电视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的稿费。   


  1947年6月9日,上海遭到了狂风暴雨的袭击,货棚被掀翻,到处有积水,交通亦中断达二十四小时之久。吴淞口外的渔船被吹翻了一百多艘。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张爱玲的心境也更悲戚吧?   


  “如果张爱玲那封决绝信是在6月9日狂风暴雨中写的,那心情该有多凄惨?”   


  曾经沧海难为水。到底曾经爱过,而且是铭心刻骨的爱,哪怕虽有千般委屈,但委实难以放下,因而拖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有最后的决断。爱情的酸甜苦辣是可以忍受的,因为毕竟还是情味,而无爱的苦涩却是无可奈何的。   


  收到诀别信后不久,胡兰成曾想通过爱玲的挚友炎樱从中缓和关系,以再修好。他写信给炎樱,说:“爱玲是美貌佳人红灯坐,而你如映在她窗纸上的梅花,我今惟托梅花以陈辞。佛经里有阿修罗,采四天下花,于海酿酒不成,我有时亦如此惊怅自失。又《聊斋》里香玉泫然曰:‘妾昔花之神,故凝今是花之魂,故虚,君日以一杯水溉其根株,妾当得活。明年此时报君恩。’年来我变得不像往常,亦惟冀爱玲以一杯水溉其根株耳,然又如何可言耶?”炎樱没有理他,张爱玲也没有理他。   


  台湾作家三毛有名作《滚滚红尘》,其男女主人公章能才和沈韶华即是以胡兰成张爱玲为原型的。电影中有些情节可以实指,但更多的是虚构加工。有一个细节是很感人的。不在乎章能才的身份地位,不怕自己不清白,不计较他已有妻室的韶华,到乡下去寻找章能才,偶听到章能才用常以“小乖乖”称叫她而此刻称呼了她--他的妻时,她不能忍受了,在雨中夺门而出,不愿再与他见面--这就是爱,这就是女人的爱,这就是张爱玲的爱。   


  这是张爱玲惟一的爱,她不会有第二次。她爱得如火如荼,如生如死,全身心投入而忘了一切。她曾经得到千万人之中遇见惟一的人的欢悦,她曾经得到千万年之中守住恋爱一刻的永恒,但欢悦无永恒,永恒无欢悦,因为似乎到底不是那惟一的……   


  她爱得伤心、伤情、伤了灵性。这里的创伤,不仅影响了她的生活,而且影响了她的创作。他勤奋的笔耕得慢了,生花的笔开得淡了。全身心品味的感觉钝化了,对意态情致的体悟淡泊了。张爱玲风格弱化了。   


  她曾对胡兰成说:“我自将萎谢了。”萎谢的不仅是青春,亦是文采,一代才女的才情。
  摘自《张爱玲传》 作者:刘川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0-24 17:53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2007-2008
张爱玲写这篇小说是因为要为了帮她自已曾经爱上了一个汉奸而来开脱的,典型的小女人作风.把别人的舍身除奸英雄行为改篇成她自已小女人型的爱情小说,极大地污辱了抗日女英雄,她只懂她自已的爱情,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根本不会明白什么叫民族大义,她更不会有什么个人的人生信仰,所以,她后来的一生也没有什么好的收场。

爱情便是爱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有人重情于一切,有人重命于一切,如此而已,什么是“真正的生命观和价值观”?那不过是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政治需要被灌输洗脑的东西罢了,爱上谁不是谁的错,所以不要把那些传统道德的条条框框套到爱情的头上,看电影是艺术欣赏而不是政治学习,即使有个人见解也不必先否定别人。另外请注意,女主角从头到尾也没有被标榜为抗日女英雄。如果还没有看过电影,应该先看了再来参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8:00 | 只看该作者

导演从来不会说他想表达什么

Post by smiles04
李安有此意吗?

Originally Posted by s030604
                                这个片子不仅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怀。。。

连台湾民进党都看出来,所以这次并不怎么待见李安。如果只注意一个情字而忽略了故事本身也是不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0-24 18:1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当初女角王佳芝她不想干?也没有人逼她啊.

http://www.sinomontreal.ca/bbs/showthread.php?t=476516

cecillia,
电影俺己经看完了.
你根本不懂我要说的!我说的抗日女英雄不是"王佳芝",是历史人物"郑苹如".

你还不了解张爱玲写这篇小说灵感的资料来源吧?张爱玲是根据下面的历史人物来改篇小说的.

资料:《色,戒》故事原型--郑苹如刺丁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8:12
新浪娱乐


丁默村

郑苹如
  郑苹如是浙江兰溪人,1918年生。父亲郑越原,又名英伯,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加入了同盟会,可说是国民党的元老。他在东京时结识了日本名门闺秀木村花子,花子对中国革命颇为同情,两人结婚后花子随着丈夫回到中国,改名为郑华君。他们先后有二子三女,郑苹如是第二个女儿,从小聪明过人,善解人意,又跟着母亲学了一口流利的日语。而郑英伯在回国后,曾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还担任过江苏高院第二分院的首席检察官。郑苹如在明光中学读书时,丁默村曾当过这个中学的校长,因此两人有师生之谊。抗战爆发后,郑苹如毅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沦陷后,她以自身的优越条件(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卓越的日语能力),担任抗日的地下工作,她加入了中统,这时她只有19岁。她花样年华,风姿绰约,是上海滩上有名的美女,当时全中国最为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画报--《良友画报》,在1937年7月的130期就以她为封面女郎,只是因为她身分特殊,只称“郑女士”三个字,而未写全名。

  郑苹如是位极优秀的情报员,她凭借母亲的关系,周旋于日寇的高级官佐中,她曾和日本首相近卫文磨派到上海的和谈代表早水亲重攀上关系,继而又通过早水的介绍,结识了近卫文磨的儿子近卫文隆、近卫忠磨,以及华中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人。她曾想绑架日本首相的儿子近卫文隆。那近卫文隆见到郑苹如后,一下子堕入情网。“若掌握了近卫文隆,不就能迫使日本首相作出停战让步了吗?”她大约出于这样的考虑。但上级命令她中止这一危险的游戏,近卫文隆才不知不觉地逃脱了政治肉票的命运。

  郑苹如探听到汪精卫“将有异动”的重要情报,通过秘密电台上报重庆,可惜当时政府起先并未重视,直到汪精卫离开重庆投敌后,方知郑苹如早已掌握此一情报,因此政府对她极为倚重。于是,他们把制裁汉奸丁默村的重要任务交给她。

  日伪时期,汪精卫政权在当时上海极司菲尔路(今万航渡路)76号设立了特工总部,主任丁默村是原军统第三处处长,在汉奸李士群撮合下投靠日伪,破坏抗战。为此,中统上海潜伏组织负责人陈果夫的侄子陈宝骅,决定抓住丁默村好色的弱点,施“美人计”除掉他。

  丁默村本是个色中饿鬼,交到如花似玉的郑苹如自然是喜出望外,而郑苹如佯装成涉世未深的少女,不时恃宠撒娇,与丁默村时断时续,若即若离,逗得丁默村馋涎欲滴,神魂颠倒。中统见时机成熟,布置下手。第一次行动,由郑苹如请丁默村到她家作客,在郑家附近安排了狙击人员,然而丁默村诡计多端,他的轿车快到郑家时,他改变主意掉头离去,计划遂告失败。此时中统上海区的负责人换了张瑞京,他重新策画第二次“刺丁”,他安排郑苹如以购买皮大衣为由,想把丁默村诱杀在西伯利亚皮货店。岂料就在此时张瑞京被李士群逮捕,张李原有一番交情,当张和盘托出“刺丁”计划时,正中李士群夫妇的心意,为防事迹泄漏,他们先把张瑞京保护起来,而中统上海区见没有任何异状,于是原计划照常执行。

  1939年12月21日丁默村在沪西一个朋友家吃中饭,他打电话邀郑苹如前去参加,郑便赶到沪西陪丁默村直到傍晚。丁说要去虹口,郑说要到南京路去,于是两人同车而行,当汽车驶至静安路、戈登路(今江宁路)西伯利亚皮货店时,郑苹如突然提出要去买件皮大衣,并嬲着丁默村同她一起下车,帮她挑选。丁默村的职业反应是到一个不是预先约定的地点,停留不超过半小时,照理说是不会有危险的。心想郑的执意要他同去,不外乎是想乘机敲他一笔竹杠。于是他便随她下车,但当郑正在挑选皮衣时,丁默村突然发现,玻璃橱窗外有两个短打衣着、形迹可疑的人,正向他打量。丁一看情形不对,便从大衣袋里摸出一迭钞票,向玻璃柜台上一掼,说:“你自己挑吧,我先走了。”说完就急转身向外跑。郑见丁默村突然向外奔跑,起初一愣,本想追踪出去,但走了两步,又停住了。

  此时徘徊在店外人行道上的中统特务,没料到丁默村会不等东西挑好,就突然冲出店来,因此稍为踌躇了一下,竟让他冲过马路。丁的司机见他狂奔而出时,早已发动引擎,开好车门。等到枪声响时,他已钻进车内,拉上了车门,子弹打在防弹车门上,他毫发无伤,扬长而去。而李士群派出的狙击人员,因只是“协助”成分,因此也没有怎么出力,暗杀行动乃告功败垂成。但对郑苹如而言她不甘心,又心存侥幸,决定深入虎穴,孤身杀敌。于是她继续与丁默村虚与委蛇,但暗中身藏一支布朗宁手枪,准备伺机下手,但她哪知丁默村早已布下罗网,等她上钩了。因此在第三天当郑苹如驱车到76号要见丁默村时,就被丁的亲信林之江给扣住,她被关进76号的囚室。

  李士群的老婆叶吉卿很快就得知消息,她派了畲爱珍、沈耕梅前来审讯,丁默村自然不好阻拦。郑苹如否认她与中统的关系,只承认暗杀丁默村是因为她不甘被玩弄。丁默村虽然恼恨郑苹如参与对自己的谋杀,但又着实迷恋她的美色,因此他并没想要置她于死地,只是想关她一阵子,再把她放出来。但丁默村的老婆赵慧敏却悄悄找到林之江,并对他面授机宜,于是郑苹如被暗中移解到忆定盘路三十七号的“和平救国军”第四路司令部内,这连丁默村与李士群都不知道。1940年2月在一个星月无光的晚上,林之江从囚室里请出郑苹如,谎称丁默村找她,汽车七拐八弯,来到沪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郑苹如连中三枪倒下了,死时年仅23岁。

  郑苹如之父郑英伯因不愿以出任伪职而保释女儿,一病不起,于1941年初抱恨而终。郑苹如的哥哥郑海澄在1944年的一次对日空战中牺牲。一直支持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郑华君(木村花子的中国名字)女士于1966年以八十高龄病逝于台湾。丁默村在此事件后,被排挤出76号特工总部。抗战胜利后,丁被南京国民政府逮捕,于1947年2月在南京被枪决。

  在郑苹如被杀后,也有一种说法流传出来———她对丁默村动了感情,因而在服装店里的关键时刻情不自禁,暗示丁默村有危险,让他得以逃脱。这种说法,被张爱玲在《色,戒》强化。
Post by cecillia
爱情便是爱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有人重情于一切,有人重命于一切,如此而已,什么是“真正的生命观和价值观”?那不过是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政治需要被灌输洗脑的东西罢了,爱上谁不是谁的错,所以不要把那些传统道德的条条框框套到爱情的头上,看电影是艺术欣赏而不是政治学习,即使有个人见解也不必先否定别人。另外请注意,女主角从头到尾也没有被标榜为抗日女英雄。如果还没有看过电影,应该先看了再来参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0-24 22:52 | 只看该作者
cecillia,
电影俺己经看完了.
你根本不懂我要说的!我说的抗日女英雄不是"王佳芝",是历史人物"郑苹如".

你还不了解张爱玲写这篇小说灵感的资料来源吧?张爱玲是根据下面的历史人物来改篇小说的.



      我不了解她的灵感来源,但是我读过《色戒》,是在看了电影以后读的。我不爱读张爱玲的小说是因为她的文章太沉,读后会觉得压抑,所以在多年前看过《倾城》和《沉香屑》之后就没有再看她的书。先说她的《色戒》,其实写得很一般,很多电影拍得都不如小说写的好,但是《色戒》的电影远远地超越了小说所表达的效果。不说别的,仅原著地改编,就已经赋予了人物太多的生命力,并且电影本身要表达的,无非是一段爱情故事,只不过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大街上随时可以见到的普通人而已。从电影本身来讲,演员的表演,无可挑剔,如果一部作品,要按照某种固定套路来走--譬如过去几十年的那种革命片,或是违背人性的一些大道理片子,我想在今时今日这个大家都有自己思想的年代是已经不可能有生命力了的。回到张爱玲,我也不认为他爱上个汉奸就有何不妥,小女人又如何?爱情的发生本来就充满了不可预测性,并且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民族英雄,从人性的角度来讲,爱了个汉奸也是正常的事情,从自由的角度来讲,这是她自己的事情,她愿意写书立传还是默默无闻都是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电影,表达的是一种观点,传达的是一种情节,如果要面面俱到,那不知道最后是什么东西。如果一定要认为爱了汉奸便是是非不分,可以反复观摩革命样板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0-25 01:0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可以成为汉奸的人,无论出于自心,还是出于外界,他本身就不可以坦诚待人,即便他曾经可以坦诚,但是慢慢地也会变成一个内心龌龊的人。这样一个人,怎么可以坦诚无私爱别人?这个人物,不过是张爱玲生活中希望遇到但是无法遇到的一个想象的形象而以。
Post by cecillia
爱情便是爱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有人重情于一切,有人重命于一切,如此而已,什么是“真正的生命观和价值观”?那不过是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政治需要被灌输洗脑的东西罢了,爱上谁不是谁的错,所以不要把那些传统道德的条条框框套到爱情的头上,看电影是艺术欣赏而不是政治学习,即使有个人见解也不必先否定别人。另外请注意,女主角从头到尾也没有被标榜为抗日女英雄。如果还没有看过电影,应该先看了再来参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头青丝风逝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
发表于 2007-10-25 01: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5-21 20:45 , Processed in 0.054830 second(s), 4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