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144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必:北大离野鸡大学还有多远?(转载)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4-20 2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大未名湖畔,一座正在建造当中的五星级酒店引起了争议。

白颐路北侧,北大科技园创新中心正在施工当中,路边的广告牌上写着,这个创新中心里含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和餐饮中心等商业设施。根据北大科技园有限公司的公告,这个酒店取名未名湖大酒店,是一家五星级校园商务酒店。

记者注意了一下,酒店距离未名湖很近,因为湖畔这条小马路的坡上,就是酒店施工工地的围栏。对于校园里盖这么一个豪华酒店,大多数的师生都觉得有点不谐条。北大学生:“我觉得不合适,像北大这么人文气息浓的地方,不适合建商业设施。”北大教师:“不和谐。”

在北大的相关网站上,记者看到,除了该不该建五星级酒店,有关酒店名字的争议也很大,有的人说叫大酒店就很俗气,再加上直接借用了未名湖这个名字,伤害了师生的感情和北大精神,但也有人表示,北大的精神本来就是包容并蓄。游客:“我觉得没关系。”北大教师:“只要工商局批了,就应该没问题吧。”

记者注意到,酒店的位置就在北大东门,距离教学楼很近,因此很多师生提意见,在校园内盖酒店占用了北大本来就很紧张的教学科研用地,当记者就此提出采访时,被校办以没有提前预约拒绝了。但他们表示,这个项目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审批的。在未名湖畔,记者碰上几名北大的访问学者,他们对于即将在10月开张的五星级酒店,各有看法。访问学者:“这里很美,我觉得盖一个酒店对于我们会提供便利,以前最近都是住友谊宾馆。”“我是从国外来的,反正在国外的很多大学,没见过这样盖商业设施的。”(2007年4月20日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道:

一,北大曾有一个计划被叫停,那就是建北大高尔夫练习场的计划。

二,海淀计划5年内建成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顶级酒店的城区,北大、清华区域内高校云集,每年高额的外事接待费成为建设顶级酒店的一个原因。

三,据海淀区政府介绍,北京大学每年的外事接待费用相当于一个省份的规模,清华大学近几年召开的国际会议年平均300次到400次。

网上有关北大的段子是什么来着?傍晚,我散步在未明湖畔,看到水里竟然漂着一个透明的保险套……正巧三个北大女生从旁边经过,只听她们对着水里的套套说:“看……有新品种的水母耶!”

这种段子注定是早年间的了。把北大学生都说得那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如果换到了现在,北大学生要是看到了新品种的水母,会争先恐后地说“看,有那样的避孕套耶”。为什么?因为避孕套是当前中国高校学生的必备之物。没听说嘛,现在艾滋病的重灾区是哪里?除了人们习惯中所认为的娱乐场所和建筑工地外,另外的就是党政军部门和高等院校。

网上流传着用毛泽东语录点评当前社会现象的文字。

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企),国家也不一定吃亏,因为很多国企都有很多的负债和职工负担,这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和你单身一个人改嫁时的谈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校长助理张维迎)[毛点评]我们的国家,如果不建立社会主义经济,那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就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国家,变成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就会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而且会是反动的、法西斯式的专政。这是一个十分值得警惕的问题,希望同志们好好想一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六二年一月三十日)

对北大,我写过太多的文字了。现在网上随便就可以查到,我写的那些文字被转载的情况。随便数数,就有“北大办工学院以长补短”、“从北大拒游看公共空间缺失”、“高校改革整体推进”、“北大拆古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香港争夺状元考生折射内地大学边缘化趋势”、“北大中文大师班是劫掠财富和消解神圣的把戏”、“中国的房地产是个巨大的火葬场”、“高考次数是否应该增加是个伪命题”……

其中,北大中文大师班那篇被我所在节目组改换题目放到了栏目博客上,被新浪放置在博客首页,引起了大量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也是这篇稿子,让余世存(谨向余兄致意)给我发了邮件,认为身为北大人,感觉北大该骂,但骂得不够好。当然,我只不过是随感即兴,而且功力有限,姑且骂到如此地步。

现在这北大简直成为众矢之的。

网上流传着2006年10大最欠揍找抽人物当中,北大就荣幸位列其中:张颐武:“孔子不如章子怡”[我来说两句]“欠揍”指数:★★☆冤枉指数:★★★★☆言论:“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评:一石激起千层浪,质疑、辱骂张颐武之声滔滔不绝,许多人认为他根本不懂中国文化,不配当北大教授。尽管张颐武发表声明称这只是闹剧一场,但无论如何,公众的“误读”不能仅仅归咎于媒体断章取义的炒作,张教授的“口无遮拦”也不无“授人以柄”之嫌。

(我曾经与这个被网上成为欠揍找抽的家伙开过小范围的会,并且直接讨论过会议内容,实在知道其格式。)

在我每日一篇的口无遮拦当中,曾经引用过温铁军发给我的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在“世界2007年会”上的发言“假若危机明天来临”。中国社科院农研所党国英就此给我发邮件:“潘先生:我注意到你发我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关于‘水危机’的稿子。我也不同意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也是学术界典型的浪漫主义。不要认为‘主流经济学’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是典型的‘儒家计划经济’。是浪漫主义的一种。”

开篇节目曾经做过现在很流行的“晒工资”的内容,其中有文字:晒工资一般分三种类型:一是炫耀型,晒工资者罗列出自己收入,表示满意甚至有攀比之意,更确切地说是赛工资;二是哭穷型,比如著名主持人、北大副教授阿亿在自己的博客中披露,月收入仅4786元,其实大学教授没有人们想象中富裕,不想法挣点外快怎么能活?三是探听型,自己先晒,吸引跟贴,以了解其他地区、行业的工资情况,不少大学生或准备跳槽者也希望参考别人的工资条今后给自己找个合适的定位。

这个阿忆是个曾经让我不胜其烦的主儿。当时他还作为北京电视台《谁在说》主持人时,在一个场合得到了我的名片,然后就忙不迭地给我发邮件,有赞颂凤凰卫视的“凤凰不设防”,有标榜自己的“1980年:只生一个孩子”,有吹嘘结识多少名流的“怀念故人”,等等。

而也是这个主儿,与张颐武同样位列网上排列出的2006年10大最欠揍找抽人物:阿忆:教授哭穷纯粹找骂[我来说两句]“欠揍”指数:★★★★☆冤枉指数:★☆“哭穷”事件:9月15日,北大副教授、《实话实说》前主持人阿忆在博客中公布工资单:共计478 6元。并称“如果不想办法增加收入自救,仅凭学校发的那点工资不能活下去”。>>>后文:原来“哭穷”教授在已在教学之外兼了两份差事,年收入不下一二百万。>>>酸辣评论:[贺“哭穷教授”阿忆住上300万元豪宅]

这两天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是什么?辽宁省铁岭钢铁厂炼钢炉倾倒,将正在交接班的33名工人全部烧死,而且全部熔化,只能靠DNA来鉴别残渣……这是何等悲惨的景况!

也就是在今年两会期间,辽宁省发生矿难,而正在北京与会的省委书记像模像样地高度重视,可人们却发现,发生了群死群伤的事故,也无法让省委书记亲临现场,依然要在北京继续做那样的官样文章。而这个省委书记不就是1984年邓小平在国庆典礼时登上天安门城楼,身为北大学生,在游行队伍里突然打出“小平你好”的旗帜,让邓小平乐不可支,赶紧问身边人员“那是哪个单位的?”一查,人家还是学校共青团系统出来的,然后就平步青云,让北大也活活为中国官场贡献了这么个典型,更是让国人唏嘘北大学生参与政治的别出心裁、以及“独树一帜”含义的与时俱进;此后,在河南当一把手之际,对类似上菜艾滋病状况爱恨交加,惹得高耀洁根本无法出国领奖(这些内容,在网上很容易就可以搜索到)……

《南方人物周刊》载文,“丘成桐:北京大学引进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文章引用丘成桐的直言不讳来开宗明义:

  ●中国很多高校唯利是图,就是看钱,看经费,真的研究成果从来不在乎。

  ●用金钱名利来引诱人的事情做多了,名教授也好、院士也好,也都不觉得羞耻。

  ●在中国还有一个现象是,先当校长再当院士,而不是先当院士再当校长。   

  ●要公平,全世界都在这么做,但中国不愿意做。不做,因为不愿损害既得利益。
  ●说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反正不是他的钱,是国家的钱。

北大花费了吃奶力气引进的数学大师丘成桐也口无遮拦:“中国高校的学术风气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否则中国科技的发展将至少退后20年。许多老师只懂得讨论第三流的问题,学生不会钻研出第一流的学问。以目前中国的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丘成桐对中国大学教育存有不同看法,他批评一些名牌大学惟利是图,一心想赚钱,有些教授的素质也没有保证,大学里的派系关系,窒碍了学术界的自由发展。他认为有些高校和主管部门喜欢用“文革”和“亩产万斤”的形式作为工作成绩向上汇报,却完全不考虑教育的真正使命。

今年的两会,也成为对北大的讨伐。3月4日新华网:人大代表痛批数名校掠夺教育资源滋长学术腐败。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在他草拟的《关于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为代表的名校应大力开展反教育(学术)腐败促进高校改革与教育公平的建议》中,列举了四大名校现状的诸多弊端,并称“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为代表的一批名校程度不同地在催生成为教育(学术)腐败的摇篮。”

  名校弊端一:投资巨大、浪费惊人、亏损严重、创新乏力

  名校弊端二:学术腐败盛行,欺世盗名成风

  名校弊端三:名牌大学已沦为江湖,著名学者公开为强势集团辨护

  名校弊端四:上市圈钱、与民争利、为外国培养高精尖人才。

……北大这是怎么了?

前不久国际上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当中,北大、清华等中国所谓顶级大学连踪影都见不到。前10位当中,美国9所,日本1所,让中国人好生郁闷。以北大为首的中国高等院校位次的滑落,彰显出中国整体上的摇摇欲坠。

现如今,北大又要在校园里大规模兴建商业设施,真是忘乎所以了。

科研教学用地,本身就是行政无偿划拨的土地,用来作商业设施用地,本身已经跨国了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两道限制,实际上是对国有土地的侵蚀。由于大学经费中很大部分是财政拨款,因此是纳税人供养着大学;大学越来越高的收费,已经成为全世界罕见的公立大学享受纳税人供养的同时,再向学生收费、从而完成了市场-政府双失灵、或者说是享受社会转型过程中双轨制重复利益的奇观。

而用对学生收费来兴建商业设施,学生是否在其中参股享受其商业收益?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此,北大如此举动,本身就带有既拿纳税人税负胡作非为的成分,更有在减轻办学财政压力的幌子下收取学生学费却以此来进行商业投资活动进而无偿掠夺学生财富的成分。

更为阴险的是,北大如此举措更有着将其胡作非为的后果让全社会买单的现实危险。据审计署审计数字:至2003年末,教育部等中央部门直属的清华、北大等18所高校负债72亿元。甚至因为高校负债无法偿还,拖垮建设企业的报道也频现报端。而且,此后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温铁军的乡建小组里的刘老石给我发来了如此触目惊心的内容。

中国大学即将破产2007年03月09日04:20 中国青年报  

3月7日,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俞丽拿委员就当前高等教育问题发言。本报记者陈剑摄“巨额债务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个别学校甚至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显。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很有可能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危机。”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坦言他对高校发展前景深为忧虑。高校贷款“黑洞”同样为高校巨额贷款担忧的还有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两人都有过在高校工作的经历,他们不约而同地提交了解决高校巨额贷款的提案。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有调查认为,中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2000亿到2500亿元。“高校债务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目。”邵鸿说,除去银行贷款,许多债务是通过工程建设方垫资和一些单位的投资,保守估计高校债务4000亿元。位于河北廊坊的东方大学城投资规模50亿元、广州某大学城总投资120亿元,江苏等地一些大学城投资最少也在40亿元到50亿元。截至2005年8月,四川省各银行向高校发放各项贷款52亿元,湖南省25所高校目前有中长期贷款近百亿元,校均负债近4亿元。邵鸿曾任南昌大学副校长,也是该校新校区建设的总指挥。

据他所知,南昌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郑州大学负债均在20亿元以上。赤字运作的高校并没像原来预料的那样顺利——凭借扩招来偿还贷款,而出现巨额贷款无法偿还局面。极度扩张之后,高校贷款后遗症随后出现,高校经费有限,贷款期限较短,无法短期还贷,部分高校贷款规模大大超出经济承受能力,无力偿还贷款,随着国家调高银行利率,一些学校甚至连利息都还不起。

经费紧张已经影响到高等教育质量,一些高校为了还贷,不得不压缩学生经费、办公经费,许多学校学生开不了实验课,没钱实习,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高校究竟有多大的偿还能力?朱永新算了一笔账,学杂费和国家财政拨款是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财政拨款基本上用于学校人员工资的支出,不可能有结余;收取的学费中,国家明文规定必须不少于25%用于返还学生,不少于20%用于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不少于1%的比例用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只能将54%的剩余学费收入用于贷款的还本付息。朱永新说,即使将学费剩余54%全部用于还贷,对于规模巨大的高校贷款本息来说恐怕也是杯水车薪。邵鸿介绍说,南昌大学负债20亿元,每年利息就要1.1亿元,全校收入不到3亿元,每年仅够付息,采取用新贷款偿还旧贷款的办法维持债务。当地政府为了让学校还贷,出台政策,允许学校对在新校区上课的学生加收50%的学费。学校把2.5万名本科生都转移到新校区,然而高学费同时带来一个另一个后果,学生负担过重,交不起学费,学校每年有3000多万元学费无法收回。朱永新认为,凭借高校自身的力量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本付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银行在向高校贷出款项之日起,这些贷款就注定会成为不良债权。谁的责任?高校贷款始于1999年。当时,高校因大幅度扩招面临教育教学资源严重不足,而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无处放贷,信贷资金库存面临巨大的窘境。

而此前,高校办学长期恪守量入为出的原则,靠贷款筹资办学的方式高校并不认可。1995年~1999年间,在教育部所属的34所高校中,整体负债额不高,平均不到1900万元。

朱永新委员认为,高校贷款是地方政府默许、鼓励,甚至强迫高校的结果。

朱永新说,为鼓励高校贷款,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国家在发放教育国债资金时,都要求地方政府和高校必须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对配套资金确实不能到位的项目,要视情况,调减资金”。为了得到补助,高校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只好向银行贷款来筹集配套资金。据调查,凡是教育国债资金安排的项目,其总投资中要求当地政府及高校配套资金必须达到2/3以上,但大部分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因财政困难而未予配套,高校的配套资金主要靠贷款融资。例如,宁夏大学利用教育国债11965万元投资建设的项目中,地方主管部门仅配套700万元,而学校自筹的2368万元配套资金则大部分依靠向商业银行贷款解决。扩招之初,许多大学校长对贷款办学比较谨慎。此时,一些地方政府向高校承诺将在未来协助高校偿还银行贷款,具体的补助方式有政府全额还本付息,高校还本、政府还息以及高校还本、政府部分贴息几种。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也持同样的观点。

朱永新在3月6日举行的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说,高校为政府承担了责任,扩招后,全国高校共投入500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仅有500亿元,其他都是高校通过贷款和收费解决的。在3月7日举行的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认为高校债务是政府造成这一说法并不全面。他说,高校贷款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高校贷款从客观上有扩招的原因,中央政府已经投入了许多资金,但地方政府没有资金支持,致使高校运转出现困难,高校只好通过银行获取贷款缓解压力。

有专家认为,高校把债务都推给政府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说法,高校贷款有中央政府责任,但实际上也是高校、地方政府、银行三方共谋利益的结果。

“扩招—贷款—再扩招”恶性循环在国家实行扩招政策后,三方各打自己的如意算盘。高校欲借扩招实现跨越式发展,扩大办学规模,许多高校凭借着新房子、老教师和人数众多的学生顺利地升格为大学,盲目增加了学科门类,出现了“不管工科、理科院校,都有新闻传播学和广告学的怪现象”。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更高,不少地区的官员把城市管理和市场运作等手段运用到高校管理,不惜投巨资开发“高校园区”、“大学城”,希望利用高等教育的发展拉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甚至是拉动一座城市社会、科技、教育的综合发展。于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毛入学率”、“万人大学”就成了地方政府夸耀的政绩。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急切需求,迫使一些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银行则是找到了一批没有大风险的大客户,放心地为高校贷款。扩招伊始,教育部提出,“要大扩招三年,使高校招生人数翻一番。”1999年高校在校生413万人,2001年达到719万人,招生规模已经从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260万人。2002年教育部就提出,由于教学资源、后勤服务设施都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扩招进入调整期,每年的增长率将控制在5%~10%。高校、地方政府、银行三方在各自的利益驱使下,扩招像脱缰野马。2003年教育部招生计划为335万人,而实际招生382万人,多招47万,此后持续几年均多招数十万人。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预算内教育拨款为420亿元,2004年达到1047亿元。扩招以来,每年递增超过100亿元。如此加大力度的扩招,中央政府拨款无疑是杯水车薪。贷款扩招,扩招再贷款,高校在贷款泥潭中越陷越深。

中山大学教师刘铁通过贴息量化模型测算出,中国的大学向银行贷款的规模应该在4000亿元的水平。媒体报道,很多大学都表示,甭说利息,连本金都没打算还!现在,银行已经对向高校贷款避犹不及,银行被各地委府裹胁逼迫向高校贷款,造成了不良资产数目急遽增加,而如此状况,最终还是要由财政——最终由纳税人买单。

而今,作为中国大陆的“顶级学府”,北大身先士卒掀起了在校园里大兴土木的风潮,不顾学校教学研究品质,将大学校园商业化,拿着财政投入、学生学费和银行贷款,建设商业设施,这也算是北大在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别出心裁;而北大如此,其他学校也会一窝蜂跟进,就像建设全科大学以及大学城那般,形成大学搞商业的热潮。

通看全世界,有几个大学会干出北大如此寡廉鲜耻而且荒唐无稽的举动?北大的权力没人约束,当然就会产生北大式的腐败了。

如此,北大距离野鸡大学,也就咫尺之遥了。

还甭说,我以前就住在北大附近的芙蓉里(此前在畅春园甚至校园里31楼也都沾染过),太知道每逢周五傍晚,大量的豪华汽车停在北大小南门以及西门等处,迎接着一个个珠光宝气搔首弄姿的北大女生。在校园里我时不常就听到北大男生抱怨,北大漂亮女生都傍大款了,剩下点子恐龙还都那么自以为是,实在让男人心痒难挠。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的相关文字。

2007年04月02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9:04北京时间17:04发表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透视中国:除了章子怡,他们是谁?透视中国江迅章子怡不该是唯一的明星世界因你而美丽,世界因华人而美丽。3月31日夜晚,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星光熠熠。不过,不是每一颗星都受到传媒追捧的。杨振宁、陶一之、丁俊晖、谭盾、张霞昌、苏震西、章子怡、刘醇逸、刘翔、李安、陈易希等十一位杰出华人,在这里接受"2006影响世界华人"的殊荣。这是香港凤凰卫视、明报、亚洲周刊、中国新闻社、百度等全球十大华文媒体共同举办的评选盛举。

翌日,北京的一些传媒只是在娱乐版发了消息,以《新京报》为例,在娱乐新闻版刊登了题为《章子怡获“杰出华人奖”》的报导,全文700字,而对章子怡的描述,占了350字,全文所配的唯一照片也只是章子怡的。

墨尔本市长苏震西、电影导演李安未能亲临颁奖会场,传媒对章子怡、刘翔以外,几乎都兴趣不大,特别是对找到破解H5N1病毒方法的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女科学家陶一之、发明纸质电池的芬兰Enfucell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霞昌、美国纽约市首位华裔暨亚裔市议员刘醇逸、以其名字命名小行星的香港科技大学学生陈易希不屑一顾。颁奖会场外,没有入场券的北大学生,守候在百年讲堂门外通道上,等候明星现身,不少大学生大声呼喊:章子怡,章子怡。颁奖会上,主办机构安排了采访获奖者的记者会,获奖者领完奖下台就独自来到记者会场,接受传媒访问。

章子怡出场引起记者的骚动,六七十名记者簇拥着她,闪光灯不停作响,规定五分钟的采访时间还不够;不过,陶一之、张霞昌、刘醇逸、陈易希出现时,仅七八个记者在场,一两个问题一问,不到三分钟,记者圈就冷场了,场面相当尴尬。

接待获奖者的酒店,惟独将章子怡的住房免费升格为总统套房,令主办机构颇为尴尬,担心对获奖者有不公平嫌疑。谁是明星?影星章子怡,似乎没有谁不知道的,人人都需要娱乐。她曝光率高,受万众喜爱,当是好事。

不过,陶一之、张霞昌他们的发现和发明,也与每个人的生命和生活有关。科学家、发明家怎么就不是记者眼中的明星呢?20天前,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那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人大会议,辽宁团的车队刚在大会堂前的广场上停下,两个扛着摄像机的内地记者匆匆跑来,向下车的代表大声问:“赵本山在哪儿?”工作人员说:“他今天没来。”正当记者一脸落寞而无奈地离去时,他们的同伴在数十米远的大会堂台阶上大声吆喝:“快,快,巩俐来了。”他俩一阵风似地跑去。此时,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运筹者陈竺政协委员正从他们身边走过。

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人流中,“细羊毛之父”刘守仁代表走过去了,“隧道之父”王梦茹走过去了,没有记者拦,也没有记者追。曙光计算器的“掌门人”李国杰代表,穿着一件很不起眼的黑色羽绒服,走上高高的台阶,迈进大会堂,也没有任何媒体人员拦堵他采访,顺利地通过了记者一道道防线。此后的一小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报告中点名提及的四项取得突破性关键技术时,以“曙光机”作为家族重要成员的“高性能计算器”位列其中。

科学家、发明家,不被传媒重视,这是社会的一种缺失。不能否认,他们多数是内敛的一群人,忙着创造发明,在电视上少露脸,也就难以被人们所熟知。

正如这次获得杰出华人大奖的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女科学家陶一之所言,科学家在乎的是自己的研究和发明如何,并不在乎自己这个人是否有光采。民众对科学家和他们的研究关注度比较低,确实存在这种现象。看来科学家还应该有另一种责任,即把自己的研究和发明告诉民众,让他们了解这些研究和发明与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她说:"在国内,传媒报导娱乐圈确实特别多,其实在休斯敦的华文媒体也差不多。传媒和科学家都有责任,多激活一些与百姓切身有关的感兴趣的科学话题。"追星悲剧传媒不追科学明星,追的只是娱乐明星,这无疑推动了当下一股又一股追星潮。近日,“兰州女歌迷杨丽娟疯狂追星导致老父跳海悲剧”事件,引起人们关注。杨丽娟十三年前的“一场梦”,令她开始了追逐香港歌星刘德华的疯狂历程。

人格偏执的杨丽娟,疯狂而无情。父母倾家荡产,卖房贷款,以支持女儿追星,十三年后的今日,杨丽娟与她父母一起第三度去香港,父亲因满足不了女儿要与刘德华倾谈的愿望,最后选择在尖沙嘴维多利亚港湾而跳海自杀。这是中国“追星”史上最富悲剧色彩的事件。

对此,北京的传媒报导说,“这起事件与刘德华无关,与社会无关,与传媒无关”,“媒体是无力的,它们只能负责记录,更多的工作,理应由政府机构或公益团体去完成”。当然,取缔明星、取缔粉丝,在今天的天空下是不可能的了,除非是拥有绝对权力的人才能做到。

记得,一年前已经有不少传媒报导过杨丽娟疯狂追星的事情,但当时舆论对于杨丽娟的基本态度,还是以同情为主,媒体的报导也多是希望可以帮助她达成心愿,见到“梦中情人”刘德华。因此说这场“追星”悲剧,传媒果真就可以撇清没有一丝关系吗?媒体有当为与不当为,别再怂恿杨丽娟们在妄想中走得更远,留些篇幅,留些镜头给那些为人类同样带来创造的科学明星吧。(2007年4月2日) 北大对于娱乐明星的追逐,也就是北大的底蕴了。

已经有20年光景的情况是,在北京五星级酒店里,有着大量的卖淫者,而与按摩店和歌厅等场所不同的是,星级酒店里卖淫者多为北大、外(语)大(学)等北京高等院校的女生。

从这点上看,北大在校园里兴建商业设施,也使得北大卖淫者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肥水不流外人田。

如此,北大当然也就是野鸡大学啦。
2#
发表于 2007-4-21 00:09 | 只看该作者
试问,令无数中国人向往的北大、清华,解放以后培养出了几个世界级一流人才?在人文和科技领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4-21 00:17 | 只看该作者
Strongly agree. 中国大学的都在走向堕落之路,北大清华的示范效应巨大啊,  还不如49年之前的国民党政府会办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4-21 00:48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中国办教育办的是党教育。学校这个纯学术的摇篮,不是专家学者说了算,而是党委书记说了算。现代中国大学的校长不是学术精英,而是党的哈叭狗,党任命的代理人。难怪学者朱学勤说,中国的教授还不如农民,农民还可以选村长呢,可大学教授能选校长吗?

以下文字摘自:http://www.sinomontreal.ca/bbs/showthread.php?t=425858
学界精英为何都在海外

  海外华人比较值得一说的是在学界。华人比其他族裔更多注重子女教育,他们在学术上面取得的成就要大于政界、军界等其他领域。但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下半叶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等等,都是在西方社会的制度环境中获得发展,并不是在本土环境中成功获奖。

  如果说有一个时期中国的制度环境、教育体系比较接近于海外的教育,那就是40年代的西南联大。民国时代中国在教育方面与世界的接轨,做得甚至比现在更好。不以诺贝尔奖做标志,也不以国内、国外做区隔,仅看现在,80岁以上的两院院士大部分都是庚子赔款时的留学生,就可以看出这一点。1905年骤然废除科举,一代人的时间内,中国人在沿海地带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和科研体系,这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按照常理,1300年的教育体系被废除,没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混乱,是难以过渡到现代教育体系的,但是民国时期做到了,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可惜1949年以后,我们几乎摧毁了这一体系,建立仿苏体系,全盘俄化的结果是全盘恶化,这对中国的现代教育现代科研是毁灭性的。

  现在俄国人已经改变了他们的教育体系,但是我们还没有彻底变过来,在此之上,又加上新出现的大学行政化,大学官本位化。需要批评的不仅仅是大家正在咒骂的教育产业化,毒瘤在于教育垄断化,在垄断的基础上再来这个教育产业化!批评的注意力应该引到产业化之前的垄断化,这才是批到了根本。垄断下的产业化恶果,尚属外在恶果,属于教育跟社会、跟市场的外部联系,今天舆论压力大了,也许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更应该注意、应该声讨的是这个毒瘤的内部——学校行政化、官本位化,这比前一个问题难多了,对中国教育学术的毒害也远远超过教育产业化。

  前不久温家宝拜访一些老学者,曾有锥心之问:我们的大学为什么不能产生大师?哪个大学校长敢于直面这一问题?他们不加剧恶化大学环境就算不错了。不要说大师了,一个有独立尊严、有人格追求的教授都难以生存,你看看最近的张鸣事件!表面上都有程序操作,有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这些校长、院长、委员哪一个是选出来的?还不都是任命的?教授连农民都不如,农民还能选村长,教授连选举自己村长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还会有什么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4-21 01:29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STL
难怪学者朱学勤说,中国的教授还不如农民,农民还可以选村长呢,可大学教授能选校长吗?
麻烦你跟朱学勤说一下,他瞎鸡巴扯蛋,村长只是村里的二把手,村委书记才是村里的一把手,校长基本上同时又是教授,校长都有一个任期,教授可以说终生的,所以在中国大学里,当上教授比当上校长实惠,当然那些自封的教授除外,农村的事他不知道还算正常,大学的事他也不知道,问问他的学者是怎么当上的,再问问他学者是个什么头衔,据说什么也不是的,各方各面都不认可他的,姥姥不亲奶奶不爱,而这人又特别想出风头,往往都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学者两个字,主要是想糊弄几个粉丝出来,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回事.
送你一片天空,加拿大华人的天空 [url=\"http://wyodao.com/bbsxp\"]cnsky.ca[/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4-21 01:46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STL
可大学教授能选校长吗?
不能.
学校的事跟政府的事不一样.
没听说教授选校长这回事.
不要以为什么都得选, 假如是这样, STL估计得被选出SINO论坛.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4-21 01:49 | 只看该作者
何必是个什么人, 说话怎么乱七八糟的, 说大学的事, 避孕套, 杨丽娟都出来了.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4-21 01:53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STL
试问,令无数中国人向往的北大、清华,解放以后培养出了几个世界级一流人才?在人文和科技领域。
可能问别人之前, 先试问一下自己对大家都有好处.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4-21 02:02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圆明园
没听说教授选校长这回事.
晕,出国多长时间了,是国外出生的吧,或者跟朱学勤一样书读多了,校长是个职务,一般由教职工选和行政任命,教授是学术职称,由学术委员会评,就不是一会事,放在一起比哪个官大纯属瞎白话.
送你一片天空,加拿大华人的天空 [url=\"http://wyodao.com/bbsxp\"]cnsky.ca[/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4-21 02:10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鼎新
校长是行政职务,一般由教职工选和行政任命
血糖太低了吧?
有什么好晕的.
你要是知道, 就给几个教授选校长的例子. 中国的外国的都行.

加拿大的大学校长可都是board of trustees定的.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0-31 18:57 , Processed in 0.054342 second(s), 3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