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231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平均房价首次突破30万 各城市房价一览(ZT)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6-15 1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月份加国房屋销售量打破记录,全国大城市平均房价首次突破$300,000/套。



<CENTER>540){this.width=540;}" border=0></CENTER>
加拿大地产协会(The Canadian Real Estate Association)称,上月大城市房屋销售量达37,460套,较去年同期增长4.4%。06年前5个月房屋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

此外,从全国主要的房地产市场提供的资料看,5月平均房价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2.9%,升至$303,836/套;但房屋销量涨幅远跟不上房价涨幅,因此现存住房仍属紧俏商品。

地产协会首席经济学家Gregory Klump称,目前市场价位相对较低的二手房(resale homes)短缺,导致房价进一步攀升。Klump说:“人们看到低价位的房屋供不应求,房价又在一路上涨,会觉得现在不买过些时候更买不起,因此买房者也与日俱增。”

以下为加拿大综合列销服务(MLS)提供的5月全国各地房价情况(括号内为相比去年同期的房价涨幅):

Calgary: $358,214 (+43.6%)
Edmonton: $242,936 (+22.9%)
Halifax-Dartmouth: $210,225 (+7.6%)
Montreal: $219,433 (+8.2%)
Ottawa: $260,219 (+4.7%)
Quebec City: $150,324 (+6.9%)
Regina: $142,147 (+10.3%)
Saint John, N.B.: $129,844 (+12.3%)
Saskatoon: $162,279 (+11.5%)
Nfld. & Lab.: $133,541 (-1.2%)
Thunder Bay, Ont.: $118,804 (-9.0%)
Toronto: $365,537 (+5.5%)
Vancouver: $518,176 (+23.7%)
Winnipeg: $159,801 (+12.5%)
Canada: $303,836 (+12.9%)
2#
发表于 2006-6-19 00:17 | 只看该作者

calgary 幼儿园费用也上涨了!

房价涨疯了!!!下个月就要超过多伦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6-19 00:26 | 只看该作者

要价374500; 6天后 400000成交!

看看这样的房子,101平米,联体平房,距城20公里,只有一条日常公交,一条早晚高峰公交,你觉得如何?

http://abmls.mlxchange.com/Pub/EmailView.asp?r=1134063872&s=ALB&t=AL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6-19 01:21 | 只看该作者

卖东京可买美国 3次房产泡沫令投资者一贫如洗

20世纪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100年,房地产业的兴盛无疑是刺激这100年间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出现过可怕的房地产泡沫,结果使无数投资者转瞬间一贫如洗,从而留下一幕幕悲剧。 

  美国房地产泡沫:7.5万人口的城市竟出现2.5万名地产经纪人

  上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建筑业日渐兴盛。在这种背景下,拥有特殊地理位置的佛罗里达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泡沫。

  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端,地理位置优越,冬季气候温暖而湿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里迅速成为普通百姓的冬日度假胜地。由于佛罗里达的地价一直远低于美国其他州,因此该州成为了理想的投资地。许多美国人来到这里,迫不及待地购买房地产。随着需求的增加,佛罗里达的土地价格开始逐渐升值。尤其在 1923年―1926年间,佛罗里达的地价出现了惊人的升幅。例如棕榈海滩上的一块土地,1923年值80万美元,1924年达150万美元,1925年则高达400万美元。一股炒卖房地产的狂潮越来越汹涌澎湃。据统计,到1925年,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当时该市仅有7.5万人口,其中竟有2.5万名地产经纪人,平均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地产买卖。当时,地价每上升10%,炒家的利润几乎就会翻一倍。在那几年,人们的口头禅就是 “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在这种狂潮的催动下,一向保守冷静的银行界也纷纷加入炒房者行列。

  

  

  

700) this.width=700" vspace=8 border=0>



  上世纪20年代的迈阿密市区一景


  


  

  

700) this.width=700" vspace=8 border=0>



  1925年,美国人疯狂投资佛罗里达州房地产业,图为当时建造的别墅


  然而好景不长,到1926年,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碎,许多破产的企业家、银行家或自杀、或发疯,有的则沦为乞丐。据说美国商界大名鼎鼎的“麦当劳教父”雷-克洛克,当年也因此一贫如洗,此后被迫做了17年的纸杯推销员。紧接着,这场泡沫又激化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结果引发了华尔街股市的崩溃,最终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日本房地产泡沫:东京都一地的地价超过了美国全国地价总和

  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60年间,世界房地产领域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波澜,但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再度震惊了世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1985年9 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

  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无怪乎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东南亚、香港房地产泡沫:香港业主平均损失267万港元

  继日本之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也是一次惨痛的经历,而其中以泰国尤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泰国政府把房地产作为优先投资的领域,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海湾战争结束后,大量开发商和投机者纷纷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加上银行信贷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与此同时,大量外国资本也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性活动。遗憾的是,当时这些国家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控,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构成了巨大的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1996年,泰国的房地产业已处于全面危险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续升高,其中办公楼空置率竟达50%。随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并直接导致各国经济严重衰退。


 东南亚金融危机还直接导致了香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香港的房地产热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李嘉诚、包玉刚等商界巨子纷纷投资房地产领域,香港十大房地产公司也先后公开上市,而来自日本、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资金也蜂拥而入。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香港的房价和地价急剧上升。到1981年,香港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世界房价最高的地区。

  1984年―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20%。中环、尖沙咀等中心区域每平方米房价高达十几万港元,一些黄金地段的写字楼甚至到了每平方米近20万港元的天价。受房价飞涨的刺激,香港的房地产投机迅速盛行起来,出现了一大批近乎疯狂的“炒楼族”。当时的香港,人们盲目地投资房地产。为了抓住机遇,许多人往往仅凭地产经纪人电话中的描述,就草草决定购买豪宅。一些经纪人甚至会对顾客说出这样的话:“什么?你要考虑一两天?当然不行!有很多人在等,你不买的话,过3分钟就没了!”1996年,香港竟出现买房前必须先花150万港元买一个号的怪事。

  就在香港的房地产泡沫达到顶峰时,东南亚金融危机降临了。1998年―2004年,香港楼价大幅下跌,如著名的中产阶级居住社区“太古城”,楼价就从最高时的1.3万港元每平方英尺下跌到四五千元。据专家计算,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时间里,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产总值还多。而对于普通香港市民而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更是不堪回首。在这场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业主损失267万港元,有十多万人由百万“富翁” 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负翁”。

  可以说,发生在上个世纪的3次房地产大泡沫,对当时和后来的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它们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惨痛的损失,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而这些教训在世界各国房地产热高烧不退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卖东京可买美国 3次房产泡沫令投资者一贫如洗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6-19 08:27 | 只看该作者

7.5万人口的城市竟出现2.5万名地产经纪人

蒙市地产经纪人那太少了,华人地产经纪人更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6-20 02:03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房市或急转直下

耶鲁学者席勒示警:美国房市或急转直下




2006年6月20日8:53:15(京港台时间)


[url="http://ads01.chinesenewsnet.com/adclick.php?n=a901d8d2"][/url]据工商时报报道,尽管许多分析师都认为美国房市行情不可能崩跌,「非理性荣景」一书作者暨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席勒(RobertShiller)却是独排众议,发出警告,虽然美国房地产价格涨势已放缓,但房价已远超出基本面。他并表示,美国房市急转直下的风险,要比大多数人的预期还高。(chinesenewsnet.com)

着有「非理性繁荣」一书、且为测量住宅市场房价水准的凯斯─席勒房价指数共同制作人的席勒,于上周五在标准普尔公司在纽约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中提出以上看法。(chinesenewsnet.com)

席勒表示,他所追踪的多项指标显示房价已不正常。他并进一步说明,房价涨幅已远超过营建成本、房租与所得的涨幅。目前市场上已见未售房屋增加,而且利率看升也对房市不利。但有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发烧的房市会慢慢降温而非骤然崩跌。联准会决策官员也对外表示房市会逐渐降温,但其基本面仍佳。(chinesenewsnet.com)

席勒因其二千年所着的「非理性繁荣」一书而声名大噪。他在书中准确预言一九九○年代的股市泡沫爆破与房市也出现类似的投机泡沫。(chinesenewsnet.com)

美国房地产市场目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荣景,然而在席勒看来,多年来房价迅速蹿升,但市场基本面「并不是那么强劲」。席勒将此锐升之势归因为心理因素,像是消费大众为显示其事业上的成功优于同侪而购买豪宅。他说,这类的心理因素所带动的买气,有可能骤然终止,就像其之前突然兴起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6-20 08:40 | 只看该作者
美元已经先走2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6-20 14:28 | 只看该作者

蒙市六万华人,华人地产经纪也得2万。

按照那美国城市的算法。


美国房地产泡沫:7.5万人口的城市竟出现2.5万名地产经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6-20 23:22 | 只看该作者

up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6-20 23:41 | 只看该作者

are you an agent

Housing market at that time last century in Florida was not only for locals, but also for people from other states and overseas. People love sun and beach in Florida ( are there attractive things in Montreal, or Canada ? I doubt)  I guess this was why there was an extremely high proportion of real estate agents. Accordingly, 20 chinese agents in montreal would be dangerously comparable.
Post by nidie
按照那美国城市的算法。


美国房地产泡沫:7.5万人口的城市竟出现2.5万名地产经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5-17 12:46 , Processed in 0.047238 second(s), 4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