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专家指出,根据一项关于饮食与多种重大疾病(包括癌症、第二型糖尿病与心脏病)关联性的新研究,有“强有力证据”显示——加工肉类没有任何安全摄入量。

这项研究还发现,含糖饮料与工业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也同样会显著增加罹患相关疾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了60多项关于饮食结构中加工肉类、含糖饮料与反式脂肪酸与第二型糖尿病、结直肠癌以及缺血性心脏病(会导致心脏供血、供氧和养分减少)之间关联性的既有研究,结果已于本周一发表在《自然·医学》期刊上。
“即使是习惯性摄入少量的加工肉、含糖饮料或反式脂肪酸,也与第二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和结直肠癌的风险上升有关。”该研究第一作者、位于西雅图的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Demewoz Haile博士指出。
一根热狗也可能提高疾病风险
数据显示,每天摄入仅一根热狗等加工肉品的人,其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吃的人高11%,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出7%。而每天摄入相当于一罐355毫升的含糖饮料,则会增加8%的糖尿病风险和2%的心脏病风险。
剑桥大学营养流行病学负责人Nita Forouhi博士评论说,这项研究“再次证实”了已有研究的结论:要实现健康收益,最好避免或最小化加工肉类、含糖饮料以及工业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她指出,加工肉类“没有所谓的安全摄入量”。摄入越多,风险越高。
风险虽小但关联显著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营养副教授Mingyang Song博士表示,从表面上看,这些风险升幅似乎不大,但数据本身却“一致性强,且即使摄入量很低,也能看到疾病风险的上升”。
研究采用一种名为“证据负担评分”(burden-of-proof method)的方法评估饮食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荟萃分析更保守,但更能评估证据的可信度。
不过,他也强调,这些研究大多为观察性研究,只能揭示关联,而非因果关系。且多数数据来源于受访者的自我回忆,存在误差空间。
英国雷丁大学营养与食品科学教授Gunter Kuhnle也指出,即便使用再精密的技术,饮食信息本身依然有限,这是营养流行病学的普遍难题。
为什么这些食物有害健康?
Song博士解释,加工肉类与含糖饮料可引发炎症反应,而慢性炎症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加工肉类如香肠、培根、萨拉米、汉堡等常含亚硝酸盐,进入胃中可转化为致癌的亚硝胺。
Kuhnle则补充,含糖饮料摄入快速、糖分高,不仅导致体重上升,也会影响代谢途径,增加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反式脂肪酸则会降低“好胆固醇”(HDL),升高“坏胆固醇”(LDL),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脏病风险。
此外,这些高风险饮食习惯通常也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吸烟、缺乏运动、教育程度低、收入不高、长期压力与医疗资源匮乏等因素,很难完全区分各自影响。
如何调整饮食?
尽管研究不能断言减少摄入这些食物就一定能降低疾病风险,但Song博士表示,从数据来看,“减少摄入肯定是明智之举”。
Kuhnle建议采取均衡多样、不过量的饮食结构。饮用含糖饮料的人应尽量减少摄入;加工肉类和氢化脂肪(反式脂肪)应尽量避免,尽管后者在食品中的使用已较少见。
他说:“目标不应是完美,而是制定一种健康且可持续的饮食模式,同时保留饮食的乐趣。”
Forouhi博士补充,良好的饮食不仅在于“避免什么”,也要“摄取什么”:更多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坚果和发酵乳制品(如优格)有助于促进健康与延年益寿。
Kuhnle则总结道:“别恐慌。食物不只是营养来源,它在文化、家庭生活、社交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若仅以健康风险视角来看饮食,便忽略了更广阔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