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41547|回复: 1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ollow Me侃钢琴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03: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直以来,总是作为网络信息的索取者,想想自己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专长,回报网络这个大家的社区,就开个帖子聊聊自己的专业吧!希望从我个人博客上的这些信息,对那些喜欢音乐、喜欢钢琴和正在学习钢琴的朋友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也算是不枉我码字的辛苦了!;)




最近老是有学生家长向我抱怨,学琴真苦、学琴真累,看着孩子每天痛苦的练琴,自己也跟着难受。我说:“你这么痛苦,干脆别学了。省着孩子苦,你们也苦,音乐是件轻松的事儿,也跟着你们苦,这不是大家都苦吗?”家长说:“我们也考虑过放弃,可是现在竞争激烈,别人都有特长,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下。特别是以后上大学,这特长没准儿也能派上用场。再说,不学钢琴,也得学点其他的,您说学什么轻松呀?。。。”


想想也是,这年头,孩子和家长也真够难的。无论国内、国外的媒体,还有教育界,也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都歇斯底里的叫嚣:“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用现在最流行的网络语言来说,这话挺“雷人”的。首先,“起跑线”从哪里算起,搞得所有家长无所适从,理所当然的从胎教开始,从娃娃开始,更有甚者,听说做胎教的时候,由于音乐声音太大,造成胎儿出生后听力受损,真是匪夷所思。也从这一点上,看得出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揠苗助长的道理,我们都懂,可是揠苗助长的故事确实不断重演,不得不说是父母的悲哀。其次,这句话的逻辑不通。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顺着逻辑想下去,就是更不能输在过程中,也更不能输在终点。那么,哪里算是过程,哪里算是终点,从来也没人说清楚,反正至始至终都让大家的弦绷着,累了,别趴下。家长和孩子的精力和金钱都要不断投下去,结果呢?似乎也没有人去考察。一句话,害了多少人。如此下去,哪里有童年的乐趣,哪里有生活的乐趣,更别说有学琴的乐趣了!


我也经常问家长,你们为什么让孩子学琴?特别是学钢琴,绝对讲究“童子功”,如果不是特别喜爱,或是有明确的目标,值得这么花时间、花精力和花钱吗?如果你们仅仅是想学个特长,何不等孩子大一些,至少渡过快乐童年的时候,再去学学声乐什么的,也许是“投入少,收益大”的买卖。


当然,如果你们都考虑好了,准备接受学琴的“折磨”,那么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少受点罪,从兴趣开始培养?或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熏陶,走循序渐进的正途呢?要知道,摧毁了孩子的兴趣,比什么都不学来的更可怕。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国和前苏联都是出了名的钢琴艺术家工厂。当我们看到一颗颗新星冉冉升起的时候,是否也想到过,那些背后庞大的“钢琴艺术家废品”,很多孩子成年以后再也不会喜欢音乐,再也不会喜欢钢琴,甚至憎恶音乐,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难道这就是学习音乐的初衷吗?


很多家长希望我给孩子上课的时候,每节课尽可能多一些的时间,我理解家长的想法,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多学一些,学的更好一些。由于曲目的难易度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是应该因材施教,也是应该区别对待。但是,大多数情况并不是这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多的时间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这样的长课时,有什么意义呢?最近,也关注了学生注意力时间的最新研究和统计结果:


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所做的“全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显示:仅有39.7%的学生能在课堂上持续集中注意力30分钟以上。对高考复习中的学生而言,因为压力大,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更令人担忧。教育心理学有个重要观点是“一般青少年的注意力持续集中只有10――30分钟左右,成人注意力持续集中只有30---50分钟”这就是为什么一堂课只有45分钟,中间包括作业时间,成人课堂不超出1小时的缘故。科学研究显示,颈部疲劳极限为45分钟,也就是说,从小到大的45分钟一节课是经过科学家验证的。全神贯注做任何一件事,45分钟后都应该站起身活动一下。有些人可以长时间的集中精力,有些人只能短时间集中精力。为什么一节课的时间安排为45分钟——50分钟?一个重要原因是,超过这个时间,大部分同学都不能集中精力了。



这可是中国学生,这可是号称世界上最勤奋中国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极限呀,更别提我们华人的孩子,这些一直在北美长大,从小接受开放式教育的华人孩子,从小平均运动时间大大超过中国国内的孩子,他们可以接受60分钟一节的钢琴课吗?这60分钟的学习,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哪里?而且以上的调查,还是针对十几岁中国中学生的调查,我相信,如果调查向小学延伸,注意力持续集中时间一定会更低。所以,我一直向家长推荐,如果孩子上钢琴课,最多上每节30分钟的课程,超过这个时间对绝大多数的孩子而言,都是无用功。对家长而言,实际上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我们应该更多的讲求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不是应该无目地的,追求课时的长度。当然,这对授课老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30分钟内,将45分钟、甚至是60分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让学生领会,确实需要老师极高的专业性。选择一个好的老师,确实是一个省钱、省时、省精力的好办法。而国内外将标准课时定在45分钟,确实有些偏袒老师的嫌疑,让老师的压力小些,毕竟良师难求啊!期待有一天,所有的学校都推行30分钟课程,孩子幸甚、家长幸甚!
笔者系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学士,德国国立弗莱堡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魁省注册音乐教师,加拿大音乐教师协会会员,多年海内外音乐会经验,多年中国音乐专业院校执教经验。
2#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03:38 | 只看该作者

Follow Me侃钢琴 三 ---“听音乐”对学习钢琴的重要性

在蒙特利尔接触了很多带孩子来学琴的父母,发现很多家长有给孩子学琴的想法,大多是来源于自己年轻时没有机会和条件学习钢琴,甚至是没有机会和条件接触到音乐,觉得是一种遗憾,于是自然而然就会给孩子提供一个这样的学习机会。当孩子们还只有3、4岁时就会被带到老师面前询问:“我们家孩子适合不适合学琴”,或是:“什么样的孩子才适合学琴”,而我经常是反问家长:“你们在家给孩子听音乐吗?”殊不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喜爱不是从老师那里上课开始,而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音符,一段乐曲开始。


众所周知,莫扎特在幼年时还没有学过怎么弹,就可以坐在钢琴前弹出音符了。那是因为音乐已经在他的脑子里存在了,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中存在了,他已经“听”了很多,已经感受了很多,而莫扎特所做的只是把音符简单复述一遍,就如同孩子牙牙学语之时,会习惯性的听到父母的话语而简单重复一样。有人说,“乐感是天生的,是父母给的”,就是说有人天生就是学音乐的料,有乐感,而有人生来就不适合,没有培养前途。我个人绝不认同这种看法,因为这种看法是表面的、肤浅的,忽略了后天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而过分放大了先天条件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有着近20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我不否认学生先天条件和资质的差异性。所谓先天特别愚钝、不适合学琴的学生和聪慧过人、有极大潜力的学生,我都遇到过,但数量极少。正像我们经常说的一样:“天才和蠢才永远是极少数人”,而大多数都是抱着积极、良好学习愿望的普通人,想通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和每周循序渐进的音乐训练,从而了解和掌握钢琴这门乐器,同时通过这门乐器认知音乐。教师的责任就是打开音乐门,当好领路人。


我有一个女学生,人很聪明,耳朵对音高的识别能力较强,手指的基本功也不错,来上课只要是回技术性的练习曲,一般都没什么问题,指出来的错误下节课就能及时改正。但是一弹乐曲或是连奏较多的慢板时,总是没有什么感觉,一个长句子连不起来,触键时重音太多,颗粒性太强,弹琴没有呼吸,这也是一直困扰她很长时间的问题。我就要求她平时多听音乐,每天回家必须要听半小时,当她弹一首曲子时,就找到其音响资料,多听多模仿。过了不久,当我给她留了一首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KV331)后,来回课时把那段旋律十分优美的主题部分弹得极富表现力,层次分明,气息流畅,和平时简直是判若两人。我知道,潜移默化的音乐熏陶已经在她身上起到了效果。钢琴是西方乐器之王,其丰富的表现力,宽广的音域,变幻无穷的音色让世人为之着迷,但是这种音乐表达方式依然是大部分人不了解,不熟悉的音乐语言。只有多接触、多了解、多听、多感受,才能慢慢的建立起音乐语感。就像前面我提到的那个女学生,原先她并不是不想弹的有乐感,而是不知如何表现乐感。在听了大量的乐曲之后,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音乐是有起伏的,而不是平的,包括在慢板中十六分音符的跑动都不同于练习曲中的跑动,句尾音要减弱,就像说话时我们句尾的“呢”“的”都是轻读一样等等,结果是演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果说大一点的孩子是在老师的提醒之下,课后会多听一些音乐,那么小孩子在刚开始学习钢琴时的“课后音乐欣赏”就要靠家长们去协助完成。可以在看似不经意的环境里,让音乐环绕在周围,比如孩子进餐时或是下午回家后玩耍时,也可以在亲子读书时间,或者每天晚上睡觉前放一些轻缓的音乐,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乐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对音乐的认知亦是如此。“多听”是让孩子多了解音乐风格、音乐形式、培养音乐感觉,不仅仅是钢琴音乐,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多听如小提琴、大提琴、声乐、交响乐、爵士乐等不同乐器,不同类别和不同风格的音乐。因为孩子自己弹得曲目量有限,而听音乐一来可以增加曲目量,二来可以在听过的曲目中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因为喜爱,反复练习后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弹得这么好,提高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孩子学琴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了解音乐,了解钢琴音乐,首先应该从“听”开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是没有难度,没有压力,相信大部分家长还是可以做到的。对于学琴的小孩子来说,“听”是他们学习的第一步,是保持兴趣与热爱的催化剂。对于已经学习并且已有一定程度的大孩子来说,“听”是他们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课,是他们的课外良师。对于家长来说,“听”音乐是一种共鸣,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个和孩子共同成长,接受美学教育的机会。多听音乐,受益无穷!
笔者系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学士,德国国立弗莱堡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魁省注册音乐教师,加拿大音乐教师协会会员,多年海内外音乐会经验,多年中国音乐专业院校执教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9-18 10:24 | 只看该作者

可以给我你的联系方式吗?

许老师,你好。对你的教育理论很感兴趣。我儿子现在正在学钢琴。可以给我你的联系方式吗?

我的电话514-562-2299(手机)。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9-18 12:00 | 只看该作者
Please how can I contact with you? Could you post your phone # or email address?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20:5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联系方式

首先感谢大家对音乐、对钢琴这个主题的兴趣,这也给了我一如既往码字的动力,毕竟对大家有用,我才会觉得自己的东西有价值。如果大家有进一步的专业问题,我也很乐意为大家解答,希望音乐成为我们一辈子的朋友!

现奉上本人的联系方式:

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pianossecret
E-MAIL: [EMAIL="pianossecret@sina.com"]pianossecret@sina.com[/EMAIL]
Cell Phone:514-629-9209

如果您的问题和个性不是太急,请发帖子,我会尽快回复。也许您的问题,也是大家都遇到的问题,我们在论坛中交流也算是方便了大家;如果您的问题属于个人的专业问题,可以给我email,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可能做不到立即回复,但我也会尽快给您解答;关于泛泛的东西,也欢迎大家光临本人的博客。所有新的东西,我尽量做到博客和论坛同步更新,但是不及时之处,请大家原谅了!


许继来

笔者系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学士,德国国立弗莱堡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魁省注册音乐教师,加拿大音乐教师协会会员,多年海内外音乐会经验,多年中国音乐专业院校执教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9-19 20:46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正考虑让孩子学琴。  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5 06:01 | 只看该作者

Follow Me侃钢琴 四 ---练琴的基本坐姿和手型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其实,无论学琴还是练琴也都如此。诸多家长,特别是最初和孩子一起涉及钢琴课程的家长,在课后总是会忽略一些细小的事项,以至于使孩子学琴和练琴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最近和几位家长交流,发现钢琴初学者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良好的坐姿和正确的手型。也许有人说,难道坐姿和手型还有什么特别要求吗?“坐”和“弹”应该是最简单的动作,即使不会弹琴的人,也可以自如的在钢琴面前摆POSE呀!其实不然,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就像本世纪杰出的钢琴家——霍洛维兹曾经说过的一样,“只要看一个钢琴家小指的运动,就可以判断出这个钢琴家的优劣。” 那么从你的坐姿和手型,就完全可以判断你是否受过专业的钢琴训练。只有使用正确的姿势,才可以承受长时间的钢琴训练,才不至于在长期练琴过程中造成手部、腕部、颈部和腰部等部位的过度疲劳,以至于肌腱损伤,从而终结你的钢琴艺术生涯。

说到坐姿,就不得不提一下琴凳的位置。练琴时要先把琴凳放好,那么怎样才算是合适呢?首先琴凳要和钢琴平行,从侧面看不要歪。如果琴凳的左角或是右角稍前,就会影响手和钢琴的距离,势必会一只手离琴近,一只手离琴远,影响手部力量的使用,造成力量的不均衡。同时会影响手指触键的感觉,时间长了,还会造成双手运动机能的不协调。另外,琴凳和钢琴的间隔距离也至关重要。具体间隔距离也是因人而异,总的来说,手指放在钢琴的键盘上,前臂的距离,就是琴凳与钢琴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做大幅度的交叉动作(即右手能放到左手的键,而左手也可以放到右手的键)。同时,不弹的时候,手臂应该自然垂挂两旁。特别是幼儿在弹琴时,因手臂短,就会离琴近一些;而大孩子或是成人,因手臂长,就会离琴远一些。除此之外,要让学琴者养成准确的距离感,正确的坐姿要在自己的脑海里固化下来。人要坐在琴凳正中间,且臀部必须坐在琴凳的1/21/3之间,身体面对着琴键的中央C位置。这样就可以使自己身体重心能够在演奏的时候自如调整,当需要前倾的时候,重心可以顺利地转移到脚上和手指上,使其可以增加触键的力度。但是臀部切不可移动,即便双手都在高音或是低音区时,也只能移动上身躯干。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养成弹琴时前仰后合的坏习惯,毕竟我们是在演奏,并不是在表演舞蹈。那些手舞足蹈,夸张的肢体语言,对一个学琴者来说,切不可盲目模仿。

关于琴凳的高度,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琴凳的高度直接影响手臂力量的发挥,坐的太低,手肘关节低于键盘,大臂的力量不通畅;坐的太高,大臂的力量又悬在上方,不易落下。因此合适的高度,应该是以手肘关节自然垂直时与键盘的高度大致相仿且偏下为宜,即手腕和琴键应该持平为佳。由于儿童身高的问题,如果用的不是能够调节上下高度的琴凳,应适当垫些能够增加高度的书或其他实物(切勿使用沙发垫等柔软的坐垫,这不利于保持正确的坐姿),帮助孩子坐到相应合适的高度。同时,要在脚下空置的位置,放上等同空缺高度的小凳或其他实物,以支撑腿部力量。弹琴时人的重心是需要支撑的,如果双脚够得到踏板,那么当右脚踩踏板时,左脚可稍后一些,用来保持身体躯干的重心平衡。坐稳坐直,脚下踩稳,让腰部力量有所依托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手自然并且放松的放到钢琴上。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年龄大一点,学琴时间长一些,并且有一定主见的孩子,会刻意模仿一些钢琴家的练琴习惯,如:琴凳调到很低,琴凳放置离钢琴较远的位置等等。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那些钢琴家的姿势只是适合他们长年累月的演奏习惯,这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钢琴家的姿势就最标准,也不是钢琴家的演奏姿势就一定适合你。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那么当你还不知道什么姿势最适合你的时候,我还是建议大家使用正确的姿势,养成正确姿势弹琴的习惯,注意手指的舒适度、力量的协调度,相信一个正确的姿势能够使你弹琴终身受益。

原本写到此处,本文就该告一段落了。我忽然想到,还有家长提出的手型问题,这个原本极其简单,但是在开始学琴时又极其容易忽视的问题。说来简单,但是养成一个正确的手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中也涉及到指法等等一系列的细节问题,本文就不再累述了,留作下回吧。然而我不得不说的是,许多家长竟然不知在哪里道听途说,问我是否需要用“手上放硬币”的练习方式,这个原本早就应该被否定掉的错误练习方式,居然还能在今天被大多数家长提出来;这个原本早就应该像发霉旧手帕一样被扔进垃圾桶的练习方式,居然还能被许多家长奉为圭臬。这不得不说是钢琴普及教育的悲哀。对于受过专业钢琴教育的人来说,这已经不是个问题了,但是对于许多初涉钢琴的家长们来说,这又确实是一个问题。正确手型其实很简单:正确端坐于钢琴前,双手自然朝下方垂直并放松,且将手指保持刚才的自然形状放于键盘上;手腕保持平稳,且和琴键保持水平,就是正确的手型。如果手觉得不自然,并有僵硬的趋势,请尽量放松肩膀力量,把手再次放下,重复刚才的动作。千万不要用“放硬币等”让手僵硬的练习方式!须知僵硬是演奏或是练琴的大忌,而正确手型的核心词,就是“放松、放松,还是放松。。。”

希望本文可以给那些钢琴初学者一丝启迪,逐步养成钢琴演奏的正确姿势和方法,毕竟钢琴演奏是件专业的活儿!
笔者系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学士,德国国立弗莱堡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魁省注册音乐教师,加拿大音乐教师协会会员,多年海内外音乐会经验,多年中国音乐专业院校执教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00:35 | 只看该作者

Follow Me侃钢琴 五 ——几岁开始学钢琴?

家住Brossard的刘女士在927的邮件里问:孩子到底几岁开始学琴比较好?到底如何开始呢?


几岁开始学琴?怎么开始?太多父母向我咨询过类似的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我的回答总是零零散散。今天既然侃到这个问题,我就干脆来个“竹筒倒豆子”,让有此问题的家长都能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答。孩子总是在您不经意之间长大了,当您还在为孩子是否能按时自己吃饭而发愁时,有天参加朋友聚会时突然发现,朋友家的同龄孩子已经坐在钢琴前手舞足蹈了。一刹那间,仿佛自家孩子已经落后了别人一步,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乎也是一刹那间,决定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学点什么,否则岂不是对孩子的亏欠?虽然他很调皮,虽然他吃饭时还要自己督促。没办法,中国家长的通病,我也一样,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

开始接触音乐确实也是件好事,只要您不是对音乐有“深仇大恨”或是“不共戴天”,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千万不可以操之过急,来个揠苗助长。如果评选“全世界最尽职尽责的家长”?中国家长一定会以总分第一,当之无愧的成为冠军。可是教育这个问题,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我们更多的是应该讲究方式和方法。一方面要关心孩子身体成长,另一方面也要关心孩子智力成长。接触音乐和学习钢琴对孩子的智力发展,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特别是意志力、持久力等等,好处就不再累述了。关键是什么时候开始?

如果您想让孩子今后的钢琴水平更高一些,在音乐之路上走的更远一些。那么一般来讲,4岁半到5岁是一个普通孩子开始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为什么这么说呢?45岁的孩子,在国内已经开始上幼儿园中班,在加拿大大部分也上了pre-school。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了规律性的学习,如每天去幼儿园或是小学,有了上课就必须集中精力的学习经验。此时家长让孩子开始学琴,他们从心理和生理上比较容易接受。特别在这一阶段的孩子,手指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手的伸张性和灵活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抓住这个阶段的训练时机,对孩子进行训练,能有效的逐步形成手的灵敏度,手的跨度,以及手指的弹性,为以后的技术发展开拓了极大的空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童子功”。换句话说,如果错过了这个宝贵的时期,孩子学琴的难度就提高了,学起来也会事倍功半,今后的技术拓展空间就会大打折扣。

通过专业人士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在孩童时期(45岁开始)持续接受钢琴训练的孩子,所接受的训练效果会伴随他更长时间,并且会成为手指记忆的一部分。我在中国某音乐学院任教的时候,经常会有参加下一年艺术类高考的学生来找我上课。众所周知,国内普通中学的课程是异常繁重的,而能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抽出时间来练琴,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于是,大部分学生会在考试前一年重新开始练琴,以便做好艺术类和文化类高考的双重准备。在众多备考的学生中,那些曾在孩提时期受过持续钢琴训练的学生,即使是中学阶段56年没练琴,也能经过短期的突击训练,在极短时间内恢复手指的功夫;而那些孩提时代没有经过系统钢琴训练的学生,或是在高考前3年开始学琴的学生,即使一首曲目准备很长时间,也几乎无法胜任。

当然,如果家长在早期的教育中发现孩子在音乐方面确实比较敏感,如放音乐时能够专心听,或是对音乐有兴趣,也可以在家长的配合下稍微提前一些这方面的训练。也许,莫扎特式的音乐天才就在您的身边!我曾经有一个很小的女学生,她父母带来学琴时才3岁多,还抱在爸爸的怀中,见了我还很害羞。孩子的父母对音乐非常的热爱,在家中对其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已经一年有余,发现孩子对音乐特别敏感。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开始了正式钢琴课。第一节课下来,在半小时中喝了1次水,上了1次厕所,还休息了3分钟,但是总的来说上课时精力还比较集中;在第二节课中,有意识的要求她,不喝水,不上厕所,中间只休息3分钟,那个可爱的孩子也做到了;而到了第三节课,已经可以做到完全不休息的完成课程。其后获悉,孩子以钢琴几乎满分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一流的专业音乐学院附中,主修钢琴专业。凭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断言,这个孩子如果能蒙良师指导,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今后其专业技术水平绝不会比朗朗、李云迪等职业钢琴家差。经常说“笨鸟先飞”,可是如果“聪明鸟也先飞”,不更是事半功倍吗?

练琴的过程其实也是锻炼孩子意志的过程,大部分孩子到了5岁时都会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自律能力,只是时间长短以及主观意愿的差别罢了。这时,父母就要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务必尽力完成督导之责。从每天10分钟开始,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这样,既不会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循序渐进的学习知识,孩子也会乐于接受。当然,对于家长来说,每天抽出10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坐在钢琴前,应该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孩子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练琴便不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和很沉重的负担,而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娱乐一样。并且除了练琴,也会有时间去发展别的兴趣爱好。

学琴的过程更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一个体力和脑力同步训练的过程,所以很多孩子刚开始很有兴趣,而没多久就在困难面前止步了;即使是学下去了,而大部分孩子肯定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是不会选择其作为终身职业的,但是不作为终身职业,并不代表不应该认真对待。认识到这一点,父母一方面不用太逼迫孩子练习过长时间,否则会适得其反;也不要抱着盲目顺从孩子的愿望,想练就练、想上课就上课的随便态度,那样会让孩子学习停滞不前,不但消极对待钢琴课,而且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包括学习其他知识的习惯。既浪费您的时间和金钱,也无形中默许了孩子对学习的随意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孩子今后学习任何知识的终极利器。须知,“惰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性,成人尚且不能避免,何况孩子。但是孩子和成人的区别就在于,成人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强迫自己”去完成必须做的事情,而孩子不懂,所以在我们顺应孩子个性发展的同时,一点点规则、一点点强迫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孩子的意志,从而积极有效的学习,不仅是钢琴,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知识。。。。。。
笔者系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学士,德国国立弗莱堡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魁省注册音乐教师,加拿大音乐教师协会会员,多年海内外音乐会经验,多年中国音乐专业院校执教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22:16 | 只看该作者

有家长问:孩子才开始学琴,不知以后能否坚持下去,先买架电子琴练一练,不知可行否?

这个问题不止一个家长问过,如果您家中是先有电子琴,练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开始几节课后就要决定买什么钢琴了;如果您家中没有电子琴,那么不要为买哪一种琴犹豫了,直接考虑买什么样的钢琴吧!

钢琴和电子琴的相同之处就在于看起来都有黑键和白键,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手指触键的力度和方式不同。钢琴是完全由演奏者本人控制,如果需要轻声,我们可以下键慢些,力量小些;如果需要较大的声响,可以加上臂力乃至腰部力量让其变得洪亮;需要柔和的声音就让指尖伸展开来弹;需要清晰的声音时就用多运用手指部分的力量。而电子琴的触键就没有钢琴那么多变化,手指弹下去无论轻重都会发出声音,它的声音变化主要来自于乐器本身。
   
有的孩子在练了电子琴后再买钢琴,会发现弹钢琴的手指力度和手型与弹电子琴完全不一样,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矫正,实际上是走了弯路,对于孩子来讲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对于家长来讲也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在加拿大买一架钢琴并不比买一架电子琴贵多少,钢琴有很多不同的档次,对于初学者来说,先选一个型号小些的,价格便宜的钢琴。如果以后孩子不能坚持学下去,原本就比较便宜的琴卖出去也不会损失太多;如果孩子在琴艺上有了提高,现有的小型号钢琴不能满足,可以去原来的琴行再加些差价,用原先的钢琴换回一架更高型号、更高档次的钢琴(现在加拿大很多正规乐器店都有这项服务)。

这样家长即不用担心钢琴给家中带来的经济影响,又能最大程度的让孩子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系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学士,德国国立弗莱堡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魁省注册音乐教师,加拿大音乐教师协会会员,多年海内外音乐会经验,多年中国音乐专业院校执教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6:48 | 只看该作者

Follow Me侃钢琴 六 ——家长的作用

大多数孩子在学习钢琴或是其他乐器时,起初家长会陪孩子一起上课。虽然老师在引导孩子的学习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超越了老师的影响。不同的家长对待孩子练琴的态度有所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那么在其间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大多数的家长应当重视的问题。


孩子在接触音乐之初,大多由家长决定或是代其选择相应的乐器,那么无形中也会打上了家长个人喜好的烙印,同时由于家长对某种音乐或是乐器的偏好,也直接影响了孩子对音乐的选择或是喜好。例如:家长喜欢小提琴,就会想让孩子学习小提琴,同时也会谈论有关小提琴的话题,孩子慢慢就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一样乐器叫做“小提琴”;如果家长喜欢钢琴,也会想让孩子学习钢琴,就会主动的去了解钢琴,诸如在哪里买琴,或是去和已学钢琴的孩子交流,长此以往,孩子也会耳濡目染的了解钢琴,进而对其产生兴趣。其间不乏随大流的家长,抱着其他孩子学琴,我们的孩子也要学的心态。经常有家长会和我探讨,孩子学琴究竟是为什么?是为了多一门特长,或是为了不落人后,还是为了今后增加上好大学的砝码,更多的也许是多种原因兼而有之。正是因为这些似是而非的理由,让家长们困惑,让家长们苦恼,似乎什么理由都构成学习音乐的原因,又似乎什么理由都不是那么充分的让人信服。长此下去,进而陷入学琴的误区,为了学琴而学琴,为了考级而考级,为了别人会自己也必须会,最后导致家庭变战场、亲人变仇人。。。正因如此,在选择学习音乐或是学习钢琴前,作为家长,应该首先明确学琴的目地,即钢琴教育乃至音乐教育实为美学教育,是一个让孩子贯穿始终,终身受益的教育。通过学习钢琴,了解钢琴,了解音乐,同时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探索,对美的认识和感悟,进而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了解音乐、热爱音乐会使孩子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世界、感悟人生。想想为什么有的小学会把音乐教育作为特色教育(例如在蒙特利尔的FACE SCHOOL),之所以学习音乐,是因为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将会陪伴孩子终身。当孩子开心时,音乐会成为他最亲密的朋友,分享他的快乐;当孩子失意时,音乐又会成为他忠实的良师益友,不断鼓励他成长;当孩子苦闷时,音乐又会成为他最贴切的心灵语言,不断疏解他的压力。想想加拿大哈柏总理的自弹自唱,想想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萨克斯,想想赖斯的专业钢琴训练等等,这些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卓越领导人,不也是音乐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吗?谁能断言,下一个就不会是我们的孩子呢?为此,家长需要认识到学习钢琴不是一个实现具体目标的工具,也不是锦上添花的表面装饰,而是通过钢琴了解音乐,让音乐成为孩子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让音乐的魅力变成孩子自身的魅力,最终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并用这种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孩子一生的追求和梦想。。。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理性对待孩子学琴过程中的困难。

有规律的学习音乐,有规律的练琴,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那么在孩子练琴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一般来说,在孩子学琴初期,往往年龄较小,理解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弱。家长会在旁边监督孩子练琴,主要是监督他有没有做到老师所要求的东西,从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能够独立思考、独立练琴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时,切不可盲目追求练琴时间的长短,以为练的时间越长就越有效果。并且,因为孩子的错误就一味的责怪孩子,这些行为都会大大挫伤孩子练琴,乃至学习的积极性。原本积极愉快的练习被紧张和烦躁所代替。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我有个女学生,虽然每次上课都能够完成布置的作业,但是上课时情绪总是不高。尤其是妈妈陪同来上课时,她总是小心翼翼,紧张的不敢弹错一个音。一旦弹错,就伴随着妈妈的责怪。我意识到这样弹琴带给她的只会是噩梦般的体验,丝毫没有办法感受音乐之美,那么更不要提在音乐中受益了。其实她弹得还是不错的,但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愉悦和喜爱,而是机械的弹奏谱子上的音符。于是,我建议她妈妈多给她些时间和信任,允许她弹错,多些时间改正错误,多些时间感受音乐。慢慢的,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而不是像以前充满了紧张和负担,琴声也变的生动活泼起来,机械呆板的演奏声已经成为了过去。我知道,这是因为妈妈做出了改变,因为这个改变,带来的是她重拾的自信和对钢琴的喜爱,和对美好音乐的真实感受,而恰恰这些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

相对于严厉的家长,也有那么一些过于宽厚、乃至于一味迁就孩子的放任型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没有要求,还美其名曰让孩子“自由发展”,这也是不利于孩子的进步。孩子最缺少的就是自律,如果没有家长的鼓励和帮助,孩子的自律能力又如何能形成。而这种自律能力,不仅对孩子学习起作用,也对孩子将来的成长起极大的作用。据我多年的教学研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和学习习惯,进而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和早期学琴不当的习惯有关,另一方面和孩子练琴时遇到困难时,家长采取放任的态度有关。当孩子遇到困难而无法独立解决时,就会出现惰性,此时家长应该提醒、帮助、鼓励孩子克服困难。那么,由此就会不断树立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时候,家长工作较忙,或是需要照顾更小的孩子,同时也高估了孩子处理困难的能力,放任自流,从而错过了良好的学习时机,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而这种帮助和鼓励,却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条件。

综上所述,家长在孩子学琴初期,还是应该积极,并且适度的参与进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让孩子逐步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此时家长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独立练琴和独立学习的能力,逐步减少孩子的依赖性,从“陪练”的角色转变成“观众”的角色。比如有意识的减少陪练的时间和次数,让孩子慢慢适应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条件下,依然能够按照要求学习。这时,孩子已经沉浸在音乐海洋中,家长在旁边的提醒已经变成了打扰,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建立起来了。这样的结果,不是既“解放”了孩子,也从此“解放”了家长吗?总之,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家长要抱着信任、鼓励和关爱的态度参与进来,不可揠苗助长,也不可放任自流。我们要让孩子知道:音乐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更是美好的,但是学习也是必须的!为了一切美好的东西,而学习。。。
笔者系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学士,德国国立弗莱堡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魁省注册音乐教师,加拿大音乐教师协会会员,多年海内外音乐会经验,多年中国音乐专业院校执教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4-25 13:58 , Processed in 0.053239 second(s), 4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