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tag 标签: 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大数据时代来临 数据专家紧缺 人才供不应求 attach_img 电脑电讯 news1 2014-11-11 0 829 news1 2014-11-11 17:00
详解加国大学排行榜 attach_img 学在蒙城 news1 2014-11-16 2 1200 rong 2014-11-17 07:53
为Cegep一年级寻数理化辅导,成人或高年级、大学学生 学在蒙城 mouse1004 2014-11-23 2 775 mouse1004 2014-11-24 20:45
恳请大学数学家教 学在蒙城 shangren 2015-1-6 2 1008 shangren 2015-1-19 16:47
出售comm315 正版书+资料总结,comm 225 正版书 图书课本 yubao 2015-1-6 0 351 yubao 2015-1-6 18:34
ProTutoring 教职 蒙城招聘 k_montreal 2015-1-23 0 2156 k_montreal 2015-1-23 08:16
哈工程大学校友会加国五地2015年春节大联欢活动的通知 交友联谊 whirlman 2015-1-29 8 855 whirlman 2015-6-13 16:20
商科补习老师 蒙城招聘 k_montreal 2015-2-11 0 1208 k_montreal 2015-2-11 21:25
传媒大学法语老师周末一对一辅导 学在蒙城 grr0927 2015-2-23 0 932 grr0927 2015-2-23 18:51
请教孩子转学费问题 税务福利 jianxi 2015-4-4 5 1155 jianxi 2015-4-4 21:48
法语辅导 学在蒙城 grr0927 2015-4-10 0 1230 grr0927 2015-4-10 11:12
求解答:用UFile报税中遇到的问题 税务福利 ilsa 2015-4-19 2 2134 ZQX 2015-4-20 11:44
ProTutoring 商科老师招聘 蒙城招聘 k_montreal 2015-4-21 0 1557 k_montreal 2015-4-21 09:30
中国传媒大学法语老师提供法语辅导 家政招聘. 求职频道. 家教服务 grr0927 2015-4-24 0 1384 grr0927 2015-4-24 14:49
201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出炉 加拿大大学排名亮眼 attach_img 学在蒙城 QC 2015-4-30 0 2524 QC 2015-4-30 09:54
东北大拉皮,好吃!! 烟酒食品 20110101 2015-5-4 0 615 20110101 2015-5-4 10:26
招聘商科补习班老师 蒙城招聘 k_montreal 2015-5-21 0 1216 k_montreal 2015-5-21 19:20
求翻译 学在蒙城 ZHONGHANG1968 2015-5-27 0 606 ZHONGHANG1968 2015-5-27 12:12

相关日志

分享 Q/WeChat:739525416办UT/York/UO/UW/Seneca大学毕业证成绩单真实学历认证 ...
soohxx010 2016-6-15 22:09
Q/WeChat:739525416办UT/York/UO/UW/Seneca大学毕业证成绩单真实学历认证 ...
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又见槐花落无声
蒙城文苑 2014-12-1 21:32
又见槐花落无声
又见槐花落无声 作者:秦月 人总会有漫不经心的疏忽。我上班的大学是在皇家山旁,工作的大楼与大学主楼间由一条沿山坡走行的马路相连。我常走这条路,却没有注意到路旁山坡上有一种我记忆深刻的树木,直到今年春天。 一日午饭后散步时,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随风而来——啊,熟悉的味道,是槐花,一定是!抬头望去,只见山坡上一大片槐花树,如雪般盛开的槐花几乎沾满了整个树冠,使得绿色的树叶变得星星点点的夹杂其中。看着眼前熟悉的槐花树,闻着久违了的槐花的清香,我的思绪回到了五十年前的童年。 春天在文学描写中总是美好的,但在我童年时的乡下,春天也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上一年的粮食已吃完了,而新一年的庄稼还没成熟。当时的“人民公社”制度已经使旱涝保收的富庶之地饥馑连连。这时候,任何可以充饥的东西都是很金贵的,包括槐花。 当地人把槐树分为两种:一种生长缓慢,木质坚硬的叫青槐;另一种生长较快,但材质叫松软的叫洋槐,不知这个“洋”字从何而来,但重要的是,只有后者才开花——在春天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而且,它的花是可以吃的。 早春时,槐树发出嫩嫩的新芽,很快,槐花就出现了,它几乎是和树叶一同长出的,但是,槐花花苞的生长速度似乎快于树叶,尤其是槐花就像一串串葡萄一样,初起时,每个花苞的蒂部都包裹着一个绿色的包皮,仅仅在其顶端露出小小的一点白色。紧接着,白色花冠的体积逐渐增加,超过了绿色的包皮,的花仍然是未开放的。每一朵未开放的槐花像蝴蝶的一扇翅膀,根部较小,而游离端较宽。长大了的花苞因重力作用而下垂,这样,每一串槐花就像一支小棍上挂着的一串灯泡一样,在春风的吹动下,摇曳着。也就几天时间,槐花开了!每一个花苞都绽放开来,洁白的花冠中拱出一个长长的花芯,晶莹剔透。每一个槐花恰是一朵微型的兰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虽然槐花是能吃的,但是,它的花期很短,从出苞到开败大约一周时间。采摘的时间也很重要——采得过早,它还未开时,来自蒂部包皮中的青草味太重,而且,收获也太少。采得过晚,花已开败,则香甜味消失,口感如柴似草,索然无味。当然,在当时,没有人能让槐花开过的---人们早已等不及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的小学是在几个村子中间的田地里,沿着校园两侧土围墙的里面,有两排高大的槐树,每个树干都有合抱那么粗,直直地树干高高的穿过土墙的上沿,顶着浓密的树冠,对于刚上小学的我,要想看到它的树稍,得将头向后很仰,觉得那些槐树真的是高耸入云的感觉。 记得是我上一年级时,一个早春的上午,刚上完早读,开始第一节课,突然,隔着纸已破碎的窗户,听到围墙外传来杂乱的喧嚣声。它是夹杂着呼叫的脚步声。但又不像几个人脚步的吧嗒声,而是一种如海水涨潮时的轰鸣,紧接着,只听着“咣“的一声,小学校厚重的大门被撞开了,人们真的像潮水一样涌了进来,奔向槐树。很快,每一棵树上都叭满了人,黑压压一片,而下面地上更是挤满了接应的人群。 在树上的人,有的双手交替,一把把的拽下槐花,装入背上的包里,有的嫌慢,索性折下树枝,扔向下边等着的人。这样,树上树下的呼喊声,树枝的折断声,夹杂一起,不绝于耳。 我们这些小学童,早被这一切吓呆了。直看着,不敢动。我们一直被教育着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我看着老师,他也早已停止了讲课。面对着这场景,他一脸的无奈。我不知怎么办,紧张的手中出汗。 仅仅半小时左右,树上的人都“溜”了下来,和地上的人一道,背着大包小包的槐花离开了。再看那两排槐树上的槐花已被洗劫一空,原来自然的树冠也已七零八落,支离破碎;地面上,残枝败叶和零散的槐花,撒落一地,空气中弥散着树叶被揉搓后的青草味……老师又开始讲课了,可我再也没能听进去一个字…… 以后每年春天都有这一幕,直到小学毕业。没人做解释,但大家都知道,这是粮食不够吃饿的。况且,能来的都是“贫下中农”,那可是“革命阶级”,谁又敢管他们。从此,教我学习的便有了两本书,一本是纸质的,写满了诸如“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的文字;一本是现实的,只能感受不能说的活生生的社会教课书。前者如果现在不好找,北朝鲜会有的,在“红太阳”照耀下的“强盛国家”里,百姓的生活一定是“幸福”无比的,虽然他们的现在和我们的当时相比还只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看着山坡上盛开的槐花,我问我的一位西人同事,一个魁北克姑娘,她想了想,浑然不知这槐花的名字,至于是否能吃, 她更是一脸的诧然——别难为她了,我想,她是真的不知道。 早先在瑞士时,住房旁边有条小河,两侧河堤上是供人休闲的便道,绵延十几公里,与莱茵河的其它分支连接成网,是我们经常散步的好去处。沿着河堤有许多树,夏天的樱桃,秋天的苹果撒落一地,向空气中散发着酒味。有一次,迎风飘来槐花香,循风而往,只见一排盛开的槐花树,沿着河堤,蜿蜒而去,一眼望不到头。也曾问过瑞士同仁,可知此花能食否,他们同样是如坠烟海,不明就里。 是的,他们不知道,他们不可能知道,也不需要知道。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里,他们是幸运的。与国外的同龄人相比,我们拥有了太多的经历…… 时光已逝,沧海桑田。追今抚昔,感叹不已。“一餐一饭,须知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原载:《蒙城华人报》
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大学又在搞文革了!
热度 14 金刚锤 2014-11-20 11:22
中国大学又在搞文革了!
旗帜鲜明的支持《辽宁日报》 首先引用司马南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的一段话:“《辽宁日报》那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情况,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判断,并没有言过其实。的确,在大学里面,在一些人文学科的课堂上,有些老师平常散布的东西,负能量多、正能量少。但这问题不仅限于"外国好、中国坏 ",其实质是:一些大学老师在课堂上背离宪法原则,讲社会主义的坏话,想取消共产党的领导。这在当今中国是由来以久的,三十多年来在大学课堂上常常如此,《辽宁日报》只是说了一个久已存在的事实罢了。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这三十多年来,讲社会主义、讲共产党的领导不那么理直气壮了,相反,嘴上挂着"民主人权自由宪政"、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倒成了时髦。” 我完全同意司马南的看法。的确,长期以来,准确的说是从1917年苏俄革命以来,部分高校教师就开始不负责任的散布负能量,动不动就是“外国好、中国坏”,这方面北大教授产生了相当恶劣的影响。比如,北大教授李大钊在课堂上大谈俄国革命如何如何的好,甚至公开号召走俄国道路,颠覆国家政权意图十分明显且证据确凿。李大钊在俄国革命发生后,立马就象跳梁小丑一样欢呼,写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声称:“试看将来的世界必是赤旗的世界”,言外之意就是鼓吹取缔现政府的领导,颠覆国家政权。这在中国由来已久,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辽宁日报》只是讲了一个久已存在的事实。甚至,李大钊为寻求政治庇护,还逃入东交民巷俄国兵营和苏联大使馆(这都有史料可查),这和王立军有什么区别。他完全丧失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民族气节。 除此以外,还有北大的陈独秀教授,也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人,言必谈德国的马克思,难道德国的月亮就比中国圆!民国十年来,讲孔孟之道、讲北洋政府的领导不那么理直气壮了,相反,嘴上挂着“民主与科学”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倒成了时髦。这些教授们不负责任的言论,极大的影响了年轻人的思想,使他们对社会不满,敌视政府,譬如,毛泽东、蔡和森等年轻人就是他们思想的受害者。这些人不但在言论上反对政府,还接受境外敌对势力经费的支持,他们第一次开全国代表大会的经费就是俄国人赞助的卢布,并且还有外部势力的代表马林参加会议。(这有史料可查)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和传统,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体现的是本国人民的精神和气质,俄国有俄国的传统和精神,德国有德国的传统和精神,中国有中国的传统和精神,怎么能照搬呢?民国以来,我国民族工业进入到了一个黄金时期,经济发展成就辉煌,出现了一批象张謇和荣氏兄弟这样的大企业家;社会方面,妇女解放小脚,男人剪掉辫子,男女婚姻自主;教育方面,新式学堂普遍建立,过去晚清只有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现在,新式大学在全国各地如何雨后春笋一般,清华大学就是典型……民国的成就全面超过晚清,为什么到了一些教授嘴里,就只有民国的坏话,就想取消民国政府的领导呢? 《辽宁日报》说得好:“大学生没有步入社会,对国情理解不深刻,所以教室应该对学生展现积极的而非消极的中国形象。”李大钊和陈独秀这样的教授就应该被开除,他们抹黑民国,严重误导学生,以至于发生“五四”这样的社会动乱,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如果,他们与外部势力勾结的证据确凿,就应该以“叛国罪”加以逮捕;如果,证据不确凿,就以“寻衅滋事”的罪名加以处置。 司马南说得好:“学术没有超越于宪法之外的自由。爱国主义是公民的基本情感,学术自由则是学术活动中的一个规范。学术自由如果违背了宪法当中强调的"热爱祖国"这样的宪法原则,学术自由必须让路。”任何高校教师都不应该以学术自由为挡箭牌来否认和批评爱国主义,若违反了《中华民国约法》中强调的爱国主张,学术自由必须让路,不热爱民国政府就等于不爱国,这个道理应该旗帜鲜明的对学生阐明。 高校“七不讲”抓得晚了一点,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失误,应该从1912年就开始抓,那时就应该旗帜鲜明坚持以下内容不能讲:普世价值、 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公民权利、历史错误、权贵资产阶级、司法独立。不仅要口头传达,为了加强力度,应该作为书面文件传达到各个高校,毕竟,治校要有据可依。如果,当时做到了这些,恐怕象苏俄这样的敌对势力就难以趁虚而入,西方的歪理邪说就不可能大行其道,后面大规模的内战就避免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基于这一历史教训,旗帜鲜明的支持《辽宁日报》。
个人分类: 小议政治|506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在北美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金刚锤 2014-11-6 13:27
在北美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中国博士毕业工作不好找,其实在北美博士毕业之后更难找,请读下面《扭腰时报》这篇文章。不久前, 媒体就国内国外博士待遇还有不少讨论, 一些人还不相信美国蒋继平博士的叙述。一个助理教授的位置,全世界公开招聘,往往上百博士申请。助理教授并不是都能拿到终身教职的,有人一辈子做副教授,反复申请晋升正教授,反复被拒,退休时还是副教授。中国改革开放之后30年出国留学超过200万,在海外做到正教授还不过1500人,那可不像国内有些大学发几篇SCI文章就直接为教授,博士毕业归国一二年就是教授。王天旭这样的人好高骛远,不做教授就不搬离大学校园。更有个别土鳖甚至土硕士、土讲师,还不知天高地厚,整天伸着舌头对海外教授与屈指可数几个海龟正教授评头品足,似乎统统不如他,大概他们从来不照镜子。 扭腰时报: 在美国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海外教育 REBECCA TUHUS-DUBROW 最近一个星期天下午,在曼哈顿上西城一家全食餐厅(Whole Foods)的长桌旁,一场月度会议如期举行。待所有人坐定后,组织者拿出一袋薯片放在桌子上,随即开始处理内部事务,比如募集捐款,但她并没有执意要求。“我知道你们有些人的处境不太好,”她说。 一位与会者回忆说,有一年她的年收入只有9000美元,日子过得很苦。“多年的贫困生活让我精疲力竭,”她说。她的邻座插话说:“阿门,我的姊妹。” 如果碰巧偷听到他们的谈话,或许你会惊讶万分地获悉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点:令人敬畏的学术造诣。围坐在桌子四周的,是一位历史学家、一位社会学家、一位语言学家和十几位其他领域的学者。大多数人拥有博士学位,还有几位或即将完成,或中途放弃。所有人都在研究生院苦读多年,但要么是出于个人选择,要么是因为客观环境,几乎所有人都未获得他们孜孜以求的终身教授席位,一位获得教职的幸运儿也萌生退意。现在,一个名叫“多面手博士”(Versatile Ph.D.),旨在支持博士生寻求非传统职业的团体让这些博士生齐聚一堂。 一轮自我介绍结束后,与会者三三两两地聚拢在一起,互相交流求职故事和技巧。一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研究古代宗教的32岁男士,身穿一件印有其雇主(一家财经网站)名称的T恤衫;他向一位即将完成论文的女物理学家宣扬这份工作的种种好处。目前在一家私立名校任教的历史学家,给一位最近获得美国研究学位的博士提供在哪里寻找招聘广告、如何包装自己的建议。这位毕业于2012年的年轻博士名叫亚当·卡皮塔尼奥(Adam Capitanio),近三年来一直在美国东北部寻找学术性工作,他至少已经申请了60份工作,但连一个面试机会都没有争取到。卡皮塔尼奥目前在一家学术性出版机构当助理编辑,正尝试着制定一项长期计划。“在获得这份工作前,我几乎快绝望了,”他说,“这份工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让我有时间弄清楚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事情。” 卡皮塔尼奥博士的经历绝非特例。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11年的一项调查,35%的博士学位获得者——43%的人文学科博士——在完成学业时没有签下就业意向书。有望走上追求终身教职这条路的博士预期不到一半。许多人自愿选择另一条路径,因为他们希望获得更高的薪水,更直接地接触世界,而这些东西似乎是撰写专著和终身教职委员会所不能给予的。 亚当·卡皮塔尼奥,密歇根大学美国研究专业博士。工作:博格翰图书公司助理编辑。卡皮塔尼奥博士读硕士时的专业方向是电影研究,总共在研究生院学习了九年。他说:“读到一大半时,我才意识到就业市场有多惨淡。” Kirsten Luc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尽管博士毕业生数十年来一直面临类似的就业形势,但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着把博士学位和令人满意的非学术性工作挂起钩来,甚至开始反思博士生教育的目的。“这个问题本身不那么新鲜,”研究生院理事会(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会长黛布拉·斯图尔特(Debra Stewart)说。“但我想说,出现现在这种反应肯定是前所未有的。” 除纽约以外,包括费城、芝加哥和洛杉矶在内的其他7个城市也组建了多面手博士小组。丰富的在线资源帮助博士们把他们的学术资历转化为个人履历,然后向非学术类雇主推销自己的技能。这些曾经的学者可以在 《学术复苏编年史》 (Chronicles of a Recovering Academic)和《前博士汇聚地》(Dr. Outta Here,需警惕淫秽内容)等博客上找到同道中人。 变革的精神甚至已经开始在象牙塔内部扎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去年春天举办了一个名为 “超越学术界” 的会议,邀请从咨询到生物技术等各类领域获得成功的博士发表主题演讲。纽约市立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研究生中心也计划举办类似活动,该中心于今年2月份成立了一个 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办公室 。 在人文学科,这一问题尤为迫切。对于STEM学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博士生来说,产业界早已是一个可行的就业选择。但研究俄罗斯文学或中世纪历史的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并没有多少显见的职业选项。甚至在大学校园内部,他们也经常面对各种质疑其专业意义的问题,更遑论校园以外了。 卡伦·尚顿,罗格斯大学哲学博士。职业:全美洲议会联合会分析员。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尚顿发现自己对从政的兴趣比谋求教职更大。 Matthew Stav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8月份, 学术交流研究所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stitute)发布了一份题为《脱离束缚的人文学科:支持终身教职之外的职业生涯和学术研究》的 报告 。首席研究员卡蒂娜·罗杰斯(Katina Rogers)在这份报告中探讨了一个方兴未艾的概念——学术替代性职业(alt-ac)。这一术语及其Twitter话题标签已经获得广泛传播,除了受聘于政府机构的历史学家和博物馆馆长等非学术性工作之外,它还可以指代非教学岗位的校内工作,比如行政人员和图书管理员。 罗杰斯博士认为,学术替代性职业与其说是一个在哪里工作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如何工作的问题——“如何凭借最初让你产生读研冲动的那股求知欲,运用诸如研读文本、探究历史和书面论证这类与从事学术研究相同的技能,完成手头的任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称赞这个新词为通常悲观的替代性职业讨论注入了一股“正能量”。学术替代性职业风潮认为,非学术性工作并非万不得已的备用计划,而是双赢选择:博士生能够依凭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技能应对一切挑战,而不是继续蛰居在象牙塔之中。 卡伦·尚顿(Karen Shanton)曾在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sity)探索无意识的认知过程,并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但她目前就职于为议员提供超党派分析的 全美州议会联合会 (National Conference of State Legislatures)。 美国学术团体协会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给予她一份为期两年的研究员职位。该协会在2011年创建了一个公共研究员计划,以帮助人文和社会科学博士生进入非营利性和政府机构工作。 尚顿博士表示,博士教育经历“绝对”有益于她的工作,因为除了熟稔大脑运行机理知识之外,她还可以发挥自身的写作和思维技能。“这的确是一份非常棒的工作,因为它具有学术性工作的许多好处,”她说。但“政治类工作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她目前的工作重点包括拟定选民身份法律。 卡罗·于维安科,纽约大学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博士。职业:创业。于维安科在攻读博士期间,建立了初创公司InSchool Apps,在学校孵化器的扶持下,他开发了一个用于解释路易斯电子式的应用软件,该应用已被下载4万次。 Michael Apple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虽然学术替代性职业的前景相对乐观,但一些心灰意冷的学术界难民欣然接受了他们所称的“后学术职业”身份。一家名为 “如何离开学术界”(How to Leave Academia) 的网站最近发布了一份 《后学术职业生涯宣言》 ,其基本取向是,“坚信目前的体制是有缺陷的、残忍的、不可持续的,因此不可能直接参与其中。”这种观点认为,博士项目使用虚假的承诺,引诱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最初是助教,然后是收入微薄的副教授,而所谓的终身教职只不过是镜中月,水中花。 “后学术职业生涯前景劝阻人们不要攻读研究生课程,”这份宣言的作者劳伦·怀特海德(Lauren Whitehead)和凯瑟琳·米勒(Kathleen Miller)如是写道。此外,米勒博士还以笔名“神经衰弱的劳伦”(Lauren Nervosa)和柯勒·贝尔(Currer Bell,这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曾使用过的笔名——译注)撰写了一篇博文《我憎恨我的后学术职业:当你无法获得完美的后学术职业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她在文章中写道:“毕业,离开学术界,搬到一个新城市,开始一份新工作,然后憎恨它?嘘!让我告诉你——这很难让人觉得是一个成功故事。”2012年完成英国文学博士学位后,米勒博士无法获得一份学术性工作,她目前正准备创业,开展生涯培训事业。 在斯坦福大学,一些教授敏锐地意识到研究生院的开发潜力,但坚信它的价值。他们目前正尝试着鼓动有意义的变革。去年,该校六位教授撰写了一份引发热议的 白皮书 《斯坦福大学人文学科博士的未来》,建议重新设计课程,从而让人文学科博士为“学院内外各种有意义的,对于社会生产和个人都有益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同时建议减少攻读学位的时间——目前获取博士学位往往需要近十年光阴。 在这份白皮书的作者之一、德语教授拉塞尔·A·伯尔曼(Russell A. Berman)看来,承认这些切合实际的迫切需要是一种责任。“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一种智力事业,”他说,“但大多数参与者都处在一个他们也不得不做出职业选择的年龄。”他补充说,“学术性就业市场非常羸弱,以至于各个院系的教职员工根本就不可能一切如常地开展教学工作。” 但他并不认同目前非常流行的观点,认为博士生太多了。“我认为,对于那些热衷于钻研某个主题的人来说,接受博士教育是有益的,”伯尔曼博士说,“我认为它也有益于社会。博士生能够以多种方式为社会做贡献。” 这些教授呼吁斯坦福大学资助各院系设计替代性职业准备计划,并缩短攻读学位的时间。人文与科学学院征集相关建议,但予以响应的院系寥寥无几。与此同时,一些新建立的项目开始帮助人文学科博士在硅谷和高中寻找工作。 其他院校也在酝酿一些举措。整体来说,这些举措或许会逐渐改变博士生的预期。 虽然 纽约大学理工学院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New York University)无需应对与人文学科博士项目同样惨烈的存亡问题,但他们也开始尝试拓宽其博士候选人的职业选择。在过去几年里,这所学院已启动了两个孵化器项目,第三个项目也即将开启。这些项目为博士生提供场地、法律服务和营销咨询以促进创业。负责研究和技术事务的副教务长库尔特·贝克尔(Kurt H. Becker)表示,“相较于职业生涯基本上已经明确的博士后或助理教授工作,”这是“一条让博士生拥有更多掌控权的职业路径。” 实践网络项目 (Praxis Network)由八所大学的“数字人文”倡议行动组成,主要侧重于研究生教育。该项目注重培养博士生的合作、技术和项目管理技能,以帮助他们做好担当教授职位以外角色的准备。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 数字研究员计划 (Digital Fellows Program)的学生在第二学年,每星期需要花费15个小时参加一个选定的项目和相关活动。一位历史学家完成了一个名为“ 数据挖掘外交 :对国务院外交政策文件的计算分析”的项目。研究员还设计网站,并面向其他学生组织系列研讨会,所有这一切都与传统的人文专业学习体验——独自一人在书籍成堆的房间里埋头苦学——大相径庭。 “我们的确打算通过这些实验重塑博士生教育,反思我们传授给学生的技能,”该项目负责人,英语教授马修·戈尔德(Matthew K. Gold)这样说。 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人类学教授伊桑·瓦特拉尔(Ethan Watrall)负责运营隶属于实践网络项目的文化遗产信息计划(Cultural Heritage Informatics Initiative)。“我尝试着消除博士生因无法获取终身教职而背负的污名,”他说,“这并不重要——谁在乎呢?开开心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真正了不起的。” 他认为,研究生院的文化已经开始改变:“主要是因为对于改变,大家有着迫切的需求。” 不过,变革才刚刚开始。“学院是一艘大船,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调转方向,”他说。 丽贝卡·图赫斯-杜布罗(Rebecca Tuhus-Dubrow)为纽约时报书评和《Slate》等媒体撰稿。
个人分类: 教育|6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啥北美大学对录取中国学生越来越不感兴趣?
热度 3 金刚锤 2014-10-28 14:05
为啥北美大学对录取中国学生越来越不感兴趣? 我对加拿大大学生与研究生整体看法是, 学习用功,讲礼貌、尊重人。相反,我对国内的一些新富家子弟的看法有些类似“新京报”叙述的这位在中国土豪家做保姆的英国女大学 的看法——“挥霍无度, 对人没礼貌”。 去年2月份,外甥的国际中学组织学生游学加拿大三周, 每人交了几万人民币。到了本市, 我去宾馆看他, 他的个别同学,其中有男有女好像没啥礼貌(教养),吵吵嚷嚷,挤眉弄眼,不礼貌地、长时间地瞪着他人,与加拿大中学生的行为简直无法比。观察下来,我发现原先见面就训的外甥还算是很好的了, 还帮着同学拿行李(在给他妈的电话里我美言他几句)。中国的私立中学以挣钱为目的,能进去的都是父母每年能交十几万学费的,老师对学生德行基本不管不问。在本市期间, 老师竟然不带学生参观大学与博物馆,而是逛商场, 美其名“通过采购学习日常英语”。 现在中国有不少社会精英(例如,官员与富人)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西方名校读书,学费再贵,他们也交得起,于是,西方国家大学尽管有钱挣,反倒犯难了,看报名申请的中国学生的学业成绩单一个比一个好,但是实际能力恐怕要又是另外一回事(与当地学生比), 有的人的入学申请材料是花钱雇中介给搞的,材料注水多,公章随便盖、成绩随便填、教授推荐信更是天花乱坠,诚信严重不足,西方国家大学彻底没撤,老黄历不管用了,无法鉴别录取学生的好坏。中国人口实在太多了,中国学生到哪,哪里饱和。 如果一个美国大学里,中国学生的比例太大(例如,超过30-40%),他们在一起讲中文,再把一些中国的不良学风(例如,考试作弊、 抄作业、 拉帮结派、炫富斗阔、拼爸等)带进来,校风就会大受影响,大学办成跟中国国内大学一样了,质量必然下降,名誉受损。谁都不愿看到华尔街变为唐人街?于是, 不得不 就想出种种办法,限制中国学生的比例。 例如,亚裔在加州总人口中占不到15%, 但是,在柏克莱这样的名牌大学里,亚裔却高达百分之四十多,在有些专业甚至高达60-70%。可以想象, 受到本国 自流社会与其他族裔的压力 ,大学也不得在录取新生方面采取一些措施。 西方国家驻华使馆的教育参赞们把中国大学按质量分类,制定相应的成绩换算系数,以便各大学录取中国学生时参照, 这叫 Equivalence 论证。例如, 清华、南大、北大等985学校的成绩单来, 换算系数是1.0. 北京工业大学的成绩单来, 换算系数 可能就是0.85. 参照书里没有列出名单的学校(例如,那些地级市的大专升本科的师范学院), 如果没有本校老师的硬要(我就干过这事), 来自这些学校的学生绝对是不可能录取的, 就是所谓的自动拒绝。反正现在北美好大学不愁生源,中国985大学的毕业生还录取不完呢。 西方国家的大学教育是靠本国纳税人与捐赠人的钱维持着,理所当然首先应该优先考虑自己公民的教育与就业。录取不录取外国学生或以何标准录取外国学生都是每个大学的应有的自由与权利, 外国人好像不好“以种族歧视”对此说三道四。据说,有个大国,把自己的几千所大学作为产业办,大学富了,高楼多了,校园大了,但是 教育质量却不如从前了, 尽管国家投入逐年增长,若教授不好好教, 学生再不好好学,社会精英包括该国的教育部的官员与大学的主要领导,再也对自己的大学教育体系没有信心,也把子女送到西方特别是美国大学读书,否则怎么有裸官与空巢这些新词呢? 近10年来, 中国留学生在西方国家与大学的声誉与80-90年代中国留学生无法比,那时候中国留学生给教授留下的印象是:勤奋好学,诚恳友好。 现在的留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还有杀人、走私、卖淫、贩毒的呢,犯事尽管只是极少数,但是经当地主流媒体大肆报道后,一粒鸡屎坏了一缸酱, 败坏了中国留学生的整体形象与声誉。外国教授还普遍有这样的反映:许多中国留学生,比较沉闷, 课堂上不活跃;只顾自己学习,不愿参加大学的公益活动与集体活动,例如, 向红十字会献血,等等,对世界未来与国家前途等话题热情不高、活跃度不高,下课或做完实验就回家。 作为医学院学生,出生加拿大的我女儿在繁忙的学习之外还做很多义工, 每个学期都要筹 款 、捐款与无偿 捐血。 连我这个做爸的都舍不得,学医这么累,还 经常 捐啥血?她对我说,“爸爸,做医生都不捐血, 那么谁还愿意献血?医院血库里面的血哪里来?” 上周,家里录音电话上,又有血站给她留的录音电话,我都不忍心告诉女儿。我女儿就是一个典型的加拿大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培养出来的人。中国都知道有个加拿大人叫白求恩,但是凭空不会掉下一个白求恩来,那样人之成长必有其必备的土壤与环境。 与其送子女出国留学,不如给大学松绑,让中国大学也像西方国家大学那么办。 英国女生看中国教育: 挥霍无度 对人没礼貌 2014-03-03 10:44:59 新京报   英国女大学生索拉亚在中国一“土豪”家做外教兼保姆,中国富人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让她震惊。 索拉亚说,她到中国多少有些偶然——她没有攒下足够的钱去自己喜欢的地方旅游,当看到一条广告说中国一户人家要聘用住家英文家教和保姆时,她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为了熟悉中国,索拉亚读了几本有关中国和毛泽东时代中国的书籍。   索拉亚在文章中写道,她担任家教的这户人家很和善,就如同中国人十分好客一样。虽然中国现在有上亿的民众生活在贫困之中,但新富人群却喜欢炫耀他们拥有的金钱。到了周末,这家主人会驾驶保时捷豪车去吃50道菜的大餐。   在周一至周五的日子,索拉亚早上会送这家的小公子去学校,放学后,索拉亚会帮助小主人做作业并教他英语。索拉亚说,这家小主人很可爱,但有时很顽皮、难以管教,比如有一次他将口水吐到她的脸上。   这家孩子的生活是令人可笑地挥霍。例如主人组织了一次聚会,从香港请来一些著名的歌星,为了小主人最后的演唱,邀请时装模特做陪衬。小主人演唱结束后,安排许多小女孩向其索要签名与照片等等。从这点可以看出,小主人有些被宠坏的人格,又有了一次自负的膨胀。后来小主人的中文教师告诉索拉亚,“小主人说了,我们应当对他更尊重一些,因为他已经是一个明星了。”   而小主人的母亲则一直想方设法让他上电视节目,一周内要有四天练习钢琴和唱歌,这位母亲确信自己的儿子会成为明星。   索拉亚写到,虽然这家小主人对她经常无礼,但相对于在中国当“洋保姆”的一些朋友而言,她已经非常幸运,因为其他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更加骄纵。例如一个家庭,5岁的孩子就因为不愿走到洗手间的十几步路,在客厅地板上撒尿或是向垃圾桶里撒尿。一个家庭常管家里的保姆叫“胖子”,并要求她用花生油做饭,尽管这位保姆对花生过敏。   索拉亚表示,在中国做保姆并不都是文化冲突那些不好的事,也有美好的回忆。索拉亚说她曾看到孩子们与祖父母在湖边或池塘边快乐地玩耍,也曾看到女主人亲吻自己的儿子、给他洗澡、陪他玩闹等等。这家小主人还常到自己的房间,通过网络和她的朋友视频聊天。有一次到了小主人要睡觉的时间,他用中文和索拉亚说,“我喜欢你。”索拉亚说,“我会记着这句话。” 附件 1. 海外作弊案 据美国中文网援引《纽约每日新闻》报道, 25 岁的普渡大学中国留学生孙超然 ( 音译: Roy Chaoran Sun) 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罪名是侵入教授的计算机篡改他和其他学生的成绩。 2013 年 6 月 13 日消息,普渡大学工程专业学生孙超然 (ChaoranSun) 被控多次入侵教授电脑并篡改个人成绩,也因此以 “ 优异成绩 ” 从该校毕业进入波士顿大学读研。 “ 精明的 ” 的孙超然失去了他在普渡大学的学士学位,还被踢出了波士顿大学的研究所,等待他的是的四年有期徒刑;另有两名普渡留学生也因同一罪名被控,另一名嫌犯白崎因在日本而未被逮捕。   据成绩单显示,孙超然在普渡就读期间的成绩单几乎是清一色全 A ,而另一名涉案嫌犯、来自日本的留学生白崎 (Mitsutoshi Shirasaki) 成绩也是非常高。当地检方在去年年 4 月对孙、白崎和另一名印度裔核电子留学生苏嘉伊 · 夏尔马 (Sujay Sharma) 提出刑事指控,罪名包括入侵电脑、入室盗窃和共谋等罪。   据法庭文件显示,孙从 2008 年 5 月起便开始入侵电脑篡改成绩,他的成绩最初是 9 门 F 和一项未完成,后来被改为全 A ;白崎的成绩也从不及格变为了 A 或者 B ,两门得过 A 的课程被改为了 A+ ;而夏尔马的成绩从 D 变成了 A 。   一名教授在 2012 年 12 月注意到他的校园网密码被他人更改,因此向校方报告,学校得知该教授的账户被不明人士用于更改学生的成绩之后,便报了警;警方首先调查了进行可疑登录的白崎,白崎提到他是从孙超然那里学到入侵教授电脑的方法,首先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进入办公室,并将教授的键盘换成外观一样的其他键盘,这些键盘上被安装了输入记录设备 (key logging device ,能够记录下教授的账户与密码,上述键盘随后会被第二次调换,以取得密码 。 中新网 11 月 14 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大量涌入美国各地大学,在校园里中国学生一向是聪明、勤奋的好学生典范,但部分学生却把不诚信之风带到美国课堂上。 2007 年杜克大学 Fuqua 商学院 20 名中国留学生集体舞弊案,令整个留学生群体蒙羞,但如今仍有留学生考试作弊,被抓包时甚至以 “ 在中国大家都这样 ” 为由,替自己辩白,让众多踏实努力的留学生和诚信治学的华裔教职员都感到十分愤怒。   本月 9 日,在圣盖博谷西区某市参加托福 (TOEFL) 考试、准备就读本地小区学院的小丁 ( 化名 ) 首次亲历在美国考场有留学生因舞弊被抓包的事件,过程中该留学生的言行令他感到很愤怒。   小丁表示,当天在该考场的考生九成以上都是拿着中国护照的留学生,考前监考员就对全体考生一再重申, “ 如果你被逮到作弊,就会被取消考试资格,考试费用也会被没收,这个考场每一次考试都有人因舞弊而被取消考试资格 ” 。考生要脱下外套,由监考员检查手臂上是否有小抄,还要掏出口袋,以示袋里没有藏小抄。   考试刚开始没几分钟,就有一名女生被监考员当场逮到在大腿内侧写有小抄。小丁表示,该女生当天是光腿穿连衣裙来考试的, “ 原来裙子还能用作这个用途 ” 。女生被监考员请出考场后,小丁还能清晰听到女生和监考员外面办公室发生争执,监考员表示 “ 鉴于你的小抄所在的位置,我不想再看,也不会拍照存档 ” 。该女生起初声称 “ 我没有作弊 ” ,随后又改口说, “everyone does this in China” ,重复说了好几遍。但最终在监考员坚持下女生被请走,监考员要求她将取回的个人物品拿到考场外走廊上再清理,女生粗鲁响应, “ 如果我出去发现少了东西,你负责赔偿吗? ” 言罢摔门而出。   博士生往往需要替教授做课程助教,因而有不少机会 “ 领教 ” 学生们考试舞弊的状况。从路易斯安那州一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周女士表示,做助教时给学生们批改卷考,虽然课程中助教和教授都三令五申,对作弊者采取零容忍态度,但不止一次发现有多份答卷内容雷同,或查出有的答案是直接从网络文章上直接整段整段一字不差地拷贝过来。按规定,这种作弊或抄袭都需要报告教授。有一门课的教授向周女士提及,该课期中开卷考被报告作弊的一名留学生写电邮来申诉,请求教授原谅,然而辩白的理由竟是 “ 在中国大家都这样 ” 。   周女士表示,她做过多门课助教,逮到过作弊的学生不止有中国留学生,也有美国、印度、韩国等其他族裔,可只有中国学生会抱着这种 “ 法不责众 ” 的心态,用文化差异作为理由给自己辩白。   尔湾加大有众多华生就读,该校历史系教授陈勇指出,舞弊行为区分有意和无意,前者在美国大学时有发生,美国学生舞弊被抓包也比比皆是,留学生舞弊通常是因语言不过关、课业来不及,就作弊完成作业或考试。   更值得引起警惕的是无意间造成的抄袭剽窃舞弊,陈勇指出,美国学界对引述他人研究成果的规定相当严格,引用时须注明出处,学界也有专门检查抄袭剽窃的网站,剽窃虽然各族裔学生也都有,中国学生较特别地方是,由于他们在国内接受这方面训练相对不足,所以引述他人著作时容易出现无心之失。此外,同学间相互 “ 借鉴 ” 答卷、导致雷同卷的问题也偶有发生,但相比中国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这些舞弊抄袭行为都只是个别现象,不至于对中国学生整体产生负面影响 。 4 名中国 “ 枪手 ” 赴韩代考被判刑 涉及清华北大 据韩联社 3 月 4 日报道,韩国中央地方法院 4 日对四名涉嫌赴韩代考托福和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GRE) 的中国 “ 枪手 ” 作出判决,判处其中两人有期徒刑一年、缓期执行两年,判处另外两人有期徒刑八个月、缓期执行两年。 韩国法院表示,四名被告的行为不仅破坏了托福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也给其他考生造成损失,性质较恶劣。但考虑到他们都没有前科,且通过此次事件获得的利益并不多,因此决定缓期执行。 据调查,四名被告通过 QQ 与委托人取得联系后,以一次 40 万韩元 ( 约合 2300 元人民币 ) 到 200 万韩元的价格帮委托人赴韩国代考。这四人中有北大和清华在校生以及一家电视台员工,他们英语水平都很高,在托福网考 (IBT)120 分满分中可获得 100 分以上的成绩 。 三内地大学生在港代考托福被判监禁 10 个月 三名内地大学生近日利用虚假身份文件,在港顶替他人参加托福考试被当场发现。香港法院判处三人监禁 10 个月。 负责案件审理的荃湾裁判法院表示,这三人年龄在 23 岁至 24 岁间,均为在广东读书的大学生。三人于本月早些时候来港,在 2 月 25 日举行的一场托福考试中,利用贴有自己相片的假护照顶替他人考试,被监考者在核对身份时发现。 三人在被捕后承认,为获得 2000 元人民币的酬劳而替考,但并不知道被代替者的身份,只是通过中介获得假护照参加考试。 三人均被控使用虚假文书。法官认为,这三人在明知犯法情况下仍然参与,行为可耻,判处三人入狱 10 个月 。 附件 2: 留学生凶杀案 加拿大中国留学生 25 岁的男子汤远熙,涉嫌谋杀亲母,藏尸行李箱弃尸河中,被发现,目前嫌犯已经被捕,并被控一级谋杀、教唆他人犯较严重的可诉罪( counselling to commit an indictable offence )两宗罪名。 这是 6 月 21 日,嫌犯和父亲一起在警察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展示母亲照片 嫌犯汤远熙今年 6 月报警称母亲失踪后,曾与父亲一道召开记者会,焦急唿吁公众协助寻母。 报道说:上周五下午,在烈治文骑警总部与烈市警方举行联合记者会。发言人庞德( Jennifer Pound )表示,遇害女子为 47 岁的郭炼结,她和丈夫汤继辉于今年 5 月 19 日,自中国广东佛山抵温探望在本地求学的儿子汤远熙。汤继辉夫妇来温后,与儿子同居在租住的烈市一独立屋内。夫妻俩本该于 6 月 7 日下午回国,儿子汤远熙于 6 月 8 日向烈治文骑警报警称,母亲郭炼结于 6 月 7 日上午失踪。 7 月 29 日,有驾船者在鲍威尔河镇( Powell River )以西哈伍德岛( Harwood Island )附近海面,发现一个漂浮的行李箱有可疑。鲍威尔河镇骑警接报赶到后,在行李箱内发现一具已腐烂的人体残骸,经验尸确定为郭炼结的遗体。 此后警方认为郭炼结的家庭成员可能涉案,但就不确定是汤继辉还是汤远熙,因此虽然确定找到郭炼结的遗体。警方周五拘捕汤远熙后,于当日下午通过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并通知人在中国的嫌疑人父亲汤继辉。警方拒绝透露该凶案动机及如何锁定嫌疑人。加拿大警方表示,这是多个部门超过 100 警员,包括驻北京的骑警联络官,经密切合作及细緻调查才锁定的嫌疑人 。 美国肯塔基大学中国留学生张栋涉嫌杀害女友,被警方逮捕,并被控一级谋杀罪。仅仅一个多月前,路易斯安那大学拉菲耶分校中国留学生罗海明刚刚因杀害一名中国女生,被控二级谋杀罪。短短两个月内,两名中国留学生先后涉嫌在美杀人,这对一个只要数万人的小群体而言,发案率不可谓不高;而受害者又同是正处妙龄,且和凶手很熟的花季少女,案情不能不令人发指。佛罗里达州还发生过一起中国留学生卷入的荒唐凶杀案:这名中国留学生到一名妓女家寻花问柳,双方因故发生冲突,该妓女和男友失手将中国学生打死,之后又把中国学生的尸体放在他自己的汽车后备箱里。人们不禁要问,作为 “ 天之骄子 ” 中的 “ 骄子 ” ,中国留学生在被誉为 “ 人间天堂 ” 的美国,为何频繁杀人、被杀? -- 橘在淮南为橘,在淮北为枳。难道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水土不服?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难道是中国学生到美国后很快就被美国的高犯罪现象污染了? -- 抑或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 曾震动海内外的加拿大华裔九岁女孩张东岳被杀案今天案情大白。来自中国上海的 23 岁留学生陈敏终于承认犯罪,接受二级谋杀罪指控。 此案从被害人失踪、嫌疑人被捕到今天案情大白,历时二年多,堪称加拿大历史上调查耗时最长的案件之一。根据法庭宣读的一份由控辩双方达成的协议书,陈敏承认,由于即将失去留学生身份,当时他迫切希望通过婚姻的途径留在加拿大,需要一笔大约二万五千加元的钱,因此想绑架朋友房东的女儿张东岳,以此索取赎金。 2003 年 10 月 20 日晚,他进入张东岳的房间劫持张东岳。由于受到张的反抗,为了不让她叫喊出声,他用力捂住她的嘴,并用手臂勒住她的脖子,导致她失去知觉。随后,他把张放入车子的后备箱,驾车离开张家。途中,他曾下车查看张的情况,发现张没有了生命迹象,认为张已经死亡,便开车至密西沙一处教堂后面的溪谷里,将张尸体遗弃在树丛里 。 '2002 年 10 月 9 日, 21 岁的北京女留学生赵巍在温哥华离奇失踪被害 2002 年 10 月 20 日,加拿大温哥华米申城斯塔夫湖附近荒野发现一具被装在行李箱内的女尸。经证实,此人便是 10 月 9 日离奇失踪的来自中国北京的 21 岁的女留学生赵巍。这是 2002 年以来,继留学生陶琳、唐文峰和吕震宇先后在加拿大被害后的第四起中国学生被害命案。赵巍, 2001 年 7 月 31 日抵达温哥华,在高贵林学院修读英语。该校校长泰特说,赵巍是一名优秀学生,她在失踪前不久的两门考试中还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 赵巍同居男友李昂在证实赵巍被害的三日后搭机返回中国内地,与赵巍、李昂同住的李昂表哥张瀚,于前年 11 月 30 日,在本拿比被控事后协助犯罪并被捕。 2003 年 5 月骑警指控李昂一级谋杀罪, 2004 年 2 月 23 日 ( 当地时间 ) 傍晚加拿大皇家骑警发言人华德证实,赵巍命案主嫌、赵巍生前男友李昂已在中国内地落网。涉嫌杀害赵巍的李昂,据称是因为不知如何处理女朋友怀孕的意外情况,心神慌乱下做出错误的决定 。 2002 年 8 月 19 日, 25 岁的上海籍留学生唐文峰在多伦多被 2002 年 8 月 19 日,据多伦多约克区警察局报案记录显示,曾在多伦多辛力加学院就读、来自中国上海的 25 岁的唐文峰和好友吴辉在商场购物时被四名匪徒绑架。报案人吴辉称,唐文峰当日下午 4 时在约克区士嘉堡雪拔大道东城商场与他购完物后来到停车场,就在他们准备上车的时候突遭 3 名亚裔及 1 名非洲裔男子袭击。四名不法之徒手持凶器将两人逼上唐文峰的轿车。在被掳途中,四人反复殴打唐文峰,搜光了他们身上的现款,剥去了他们穿的名牌衣服。吴辉右脸被歹徒狠狠地砍了一刀,一小时后被歹徒一脚踢下了车,这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他立即向约克区警方报案。 但直至当地时间 8 月 23 日早晨,当加拿大皇家骑警才发现被劫持唐文峰的轿车。当警方打开车的后备箱时,发现了蜷成一团唐的尸体被残忍地分成六块。验尸报告表明,唐文峰是头部被钝物重击致死。案发几个月后,加拿大警方在吴辉住处发现了血迹和一系列证据,当时吴辉已经离开多伦多。加拿大警方立即发布二级谋杀通缉令,将吴辉列为嫌凶。 2002 年 11 月 17 日,上海警方依法逮捕了在上海家中的吴辉。 2003 年 9 月 30 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唐文峰被杀一案,犯罪嫌疑人吴辉在法庭还原了事实。 2002 年 8 月 19 日,唐文峰到其住处邀他一起喝酒,酒后两人为了借款结算的旧事发生口角争执,随后升级至持刀互斗。失去理智的吴辉猛砍唐文峰的头部,发现他死亡后便分尸逃逸。随后他向警察编造了那个 “ 绑架 ” 谎言,并于同年 8 月 30 离开多伦多回到上海 。 在哪个国家都有凶杀,只不过作为高智商的高端人群,留学生杀人,就显得更触目惊心。 2000 年后,发生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杀人案:陈建 (2000, 1) ,尹湛 (2001, 2) ,黄谷阳 (2002, 1) ,张栋 (2004, 1) ,罗海明 (2004, 1) ,陈丹蕾 (2005, 1) ,吴京华 (2008, 3) ,余东海 (2009, 1) ,朱海洋 (2009, 1) ,王立山 (2010, 1) ,何小宝 (2011, 1), 李天乐 (2011, 1) ,雷光辉 (2013, 2) ,次永飞 (2013, 1) 。(括号前面数字为命案发生年份,后面数字为致死人数) 。
个人分类: 教育|931 次阅读|2 个评论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4-25 10:32 , Processed in 0.032845 second(s), 20 queries .

返回顶部